以編印新式中小學教科書為主要業務的出版機構之一。1897年在上海創辦,創辦人為夏瑞芳、鮑咸恩、鮑成昌、高鳳池等。初為合夥經營的小型印刷工廠。1901年改為股份有限公司,資本增至五萬元;張元濟入股,並主持編譯工作。1903年建立印刷所、編譯所和發行所;改為中日合辦,資本各十萬元,引進日本先進印刷技術。翌年編印《最新國文教科書》,數月間風行全國。此後,陸續編印修身、算術、史地、英語等教科書,興辦師範講習班、附屬小學、養正幼稚園及函授學校,還出版各種中外文工具書書、刊物和學術著作。1907年在上海閘北寶山路建成印刷總廠和編譯所新址。1909年將編譯所收藏古籍善本和參考書籍的圖書館定名為涵芬樓,後改名為東方圖書館,對外開放。1914年初清退日股,資本增至一百五十萬元,職工達七百五十人,成為國內最大的集編輯、印刷、發行為一體的出版企業。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中,總務處、編譯所、印刷總廠和東方圖書館等被日軍焚毀。隨後,企業得到部分恢復。抗日戰爭前夕,在長沙建設印刷廠,往香港和西南地區疏散存書和機器。抗戰爆發後,總管理處遷到長沙,後移至重慶,抗戰勝利後遷回上海。(見彩圖)

上海商務印書館舊址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五十三年間,除瞭以編印教科書為主要業務外,還陸續出版瞭《辭源》、《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中國人名大辭典》、《中國醫學大辭典》等大型工具書,《東方雜志》、《小說月報》等重要刊物,整理影印瞭《四部叢刊》、《叢書集成初編》、《續古逸叢書》、《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大型古籍,還出版瞭嚴復、林紓等人翻譯的著名外國小說和學術著作。全盛時期在北京、香港設有印刷分廠,先後在全國各地和新加坡、吉隆坡等八十三個地方設立分館,在國內外頗負盛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商務印書館遷址北京。1958年確定以翻譯出版外國的哲學、社會科學方面的學術著作為主,並出版中外文的語文辭書。九十餘年來,共出版圖書兩萬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