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群島,以其居民主要屬馬來人而得名。舊名“南洋群島”。散佈在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北起呂宋島以北的巴坦群島,南迄帝汶島南頭的羅地島,西起蘇門答臘島,東止於新幾內亞島以西,群島範圍南北長約3500公裡,東西寬約4500公裡,包括大巽他、小巽他、馬魯古和呂宋等群島,分屬於印尼、馬來西亞、汶萊和菲律賓等國。共有2萬多島嶼,面積242.7萬平方公裡,占東南亞面積54%。島嶼之多、散佈之廣、擁有世界大島數目之多均居世界首位。海域面積廣大,除爪哇海海及南海外,水深都在千米以上。地處亞、澳兩大陸與太平洋、印度洋之間,板塊碰撞,島弧交接,除婆羅洲外,多火山,地震頻繁。群島為南北大陸生物種的過渡地帶,生物地理分界的華萊斯線與韋勃線縱貫群島中部,擁有亞洲與澳大利亞動植物;既有馬來人種亦兼有巴佈亞人種。世界海空航線穿插於此,多重要性海峽,海岸線綿長而曲折,多港灣、港口。赤道橫貫,水熱條件充足,具有廣大的熱帶雨林與熱帶季雨林,為世界最大的熱帶經濟作物生產基地。盛產橡膠與棕油,椰幹、蕉麻、胡椒、金雞納霜、木棉與熱帶木材產量皆居世界首位。開發歷史悠久,文化發達;人口21203萬(1983),冠於世界各大群島,占東南亞人口的56%。其中爪哇島與巴厘島的人口密度與墾殖指數皆居世界各島的前列。主要城市多兼為海、河港埠,接近海洋航線。其中雅加達為東南亞最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