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印尼小巽他群島的西端。面積約近5500平方公裡,人口247萬(1980),主要是巴厘人。構造上為爪哇島與馬都拉島的延續,島嶼大致呈菱形,主軸為東西走向,構成略偏於北岸的火山帶。有10餘座火山錐,東面的阿貢活火山海拔3140米,是全島最高峰。火山帶北坡較陡,河流短促,水流湍急;南坡和緩,河流利於灌溉。島的南端是兩塊低矮的石灰巖臺地,海拔150~220米。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近1500毫米,幹季達6個月,日照充足。土地墾殖率65%以上,出產稻米、玉米、、木薯、椰子、咖啡、煙葉、花生、甘藍、洋蔥、水果與棕油。牛、咖啡與椰幹為主要出口產品。居民信奉印度教,以廟宇建築、祭祀、音樂、詩歌、舞蹈、繪畫、雕刻和風景聞名於世,成為世界旅遊地之一。巴厘島在生物學上也有特殊意義,島的東側龍目海峽是亞澳兩大陸一部分典型動物的分界線,如海峽對岸龍目島上無虎,因此生物學傢華萊士稱巴厘島為“亞洲的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