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南地區轄縣,著名寧夏灘羊集中產區。歷史上中國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的交界地帶。位於自治區東部長城沿線。面積8366平方公裡,人口13.2萬。縣府駐城關鎮。秦漢時置朐衍縣,西元6世紀中葉稱鹽州。1913年改置鹽池縣。1936年以後屬陝甘寧邊區,為革命老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縣境海拔1348米。年均溫7.7℃,1月均溫-8.9℃,7月22.3℃,10℃以上活動積溫2945℃,年降水量297毫米。縣境由東南至西北為廣闊的幹草原和荒漠草原,以盛產“鹹鹽鹽、皮毛、甜甘草”著稱。馳名中外的寧夏灘羊是鹽池主要經濟來源。野生中藥甘草,近年部分制成甘草膏、甘草霜等,行銷國內外。縣城北、東、西南分佈著大小20餘個天然鹽湖,因此得名“鹽池”。漢以來設置鹽官,博產廣銷,為地方收入與邊防軍餉的重要來源。由於行政區劃的變動,年產達5萬噸的多數鹽湖劃歸陜西、內蒙古管轄,縣境僅存惠安堡北、中、南3池,年產原鹽數千噸。縣城內建有革命烈士紀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