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轄市,山東最大海洋漁業基地,膠東半島經濟中心,中國對外開放城市,著名港口,旅遊避暑勝地。位於山東半島東北部,北瀕黃海,隔海與大連市遙相對峙,港灣優良,形勢險要,是渤海的門戶。轄2區及牟平、海陽、招遠、棲霞、蓬萊、長島6縣。面積1.35萬平方公裡,人口625.57萬;其中市區834平方公裡,人口79.46萬。春秋時期稱轉附。秦稱芝罘,以芝罘山(又名青城山)而名。明洪武年間(1398),為抵禦倭寇入侵,築烽火臺於北山(現煙臺山),置狼煙墩臺,遇警晝則升煙煙,夜則舉火,遂稱“烽火臺”為“狼煙臺”,故又名煙臺。1934年置煙臺特區,直隸山東省。1938年撤特區設煙臺市,1983年將福山縣劃入。1987年析置威海市,始成今境。

  市境三面環山,一面瀕海,南面層巒疊翠,北望碧波萬頃,風景秀麗,物產豐富。工業已初步形成以輕紡為主的體系。機械、紡織、食品、冶金、電子、建材等部門均具相當規模。“北極星”牌木鐘、金獎白蘭地、紅葡萄酒和味美思酒聞名中外。1987年國際葡萄和葡萄酒局正式宣佈煙臺為“國際葡萄和葡萄酒城”。此外,“三環”牌銅掛鎖、罐頭、絨繡等亦為煙臺名產。農產品以花生、水果為最盛,煙臺青香蕉蘋果和大櫻桃味美可口,品質極佳,產品遠銷國內外。沿海盛產小黃魚、帶魚、鰳魚、鮑魚、鮐魚、扇貝、對蝦等多種經濟魚蝦類。

  煙臺原為海濱漁村,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法國強占,根據《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於1862年辟為商埠,建港已有百餘年歷史。芝罘島、崆峒島等島屹立港北,形成天然屏障,水深灣闊,風平浪靜,可泊巨輪。20世紀50年代以前僅有停泊3000噸船隻的碼頭1座,裝貨載客靠舢板駁運。50年代以來,屢經改建與擴建,已建成包括3座深水碼頭在內的1號至6號碼頭,共15個泊位,可同時停泊3艘萬噸巨輪和數10艘大型輪船。海運對外通航朝鮮、日本、東南亞等地,對內與上海、天津、大連、青島及膠東沿海各地聯系密切。有藍煙鐵路與膠濟鐵路幹線相連,海陸交通均便,是中國對外貿易口岸之一。萊山機場有飛往上海、北京、廣州等地的航線及飛往日本東京的貨機。

煙臺市區

  市內有煙臺大學、煙臺師范學院等高等院校。煙臺又為著名遊覽避暑勝地。市北的煙臺山風景優美,為明築防倭寇烽火臺處。市南的“毓璜頂”有元建玉皇廟等古跡。離市境11公裡的海上有中國又一個蛇島──加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