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界河。漢稱馬訾水,唐始稱鴨綠江,因水色深綠如鴨頭得名。源於長白山主峰白頭山南麓海拔2300米處。上流經崇山峻嶺,坡陡流急,穀寬50~150米。中遊自臨江以下,轉向西南,坡度變緩,穀寬200~2000米。下遊自水豐以下,河谷開擴,兩岸有低山丘陵和較窄平原,江心多沙洲。江中島嶼近200個,以文安灘為最大。丹東附近江寬5公裡,流到東溝分兩支入黃海,全長795公裡,流域面積6.3788萬平方公裡,中國境內約占一半。水系發達,支流受構造控制,多與幹流成直交。北北側主要支流有渾江、蒲石河、靉河等,南側主要支流有虛川江、長津江、禿魯江、忠滿江等。渾江長415公裡,匯水面積1.14萬平方公裡,河谷深切600米,屬典型山地曲流。鴨綠江流經溫帶濕潤地區,年降水量870毫米,自上遊向下遊漸增,70%集中6~9月。平均流量1040立方米/秒,年徑流量327.6億立方米。每年融冰化雪時形成春汛。5~6月常出現枯水期。夏汛在7~8月,最大流量一般為年均流量的15~25倍。全流域氣候涼濕,分佈以紅松、楓樺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下遊多櫟林。有多種野生動、植物。江水含沙量和輸沙量小。鴨綠江流經長白山地,河谷陡窄,比降大,水力資源230萬千瓦。幹支流多良好壩址。水豐發電站是中朝合營的第1座大型電站,此外還有雲峰、桓仁、回龍山、太平哨等以發電為主、結合防洪、灌溉、航運等大中型綜合性水利工程。集安、河口和丹東有鐵路公路橋連接兩岸,為中朝交通要道,其中以丹東—新義州大橋(中朝友誼橋)最為壯觀。鴨綠江因冬季水淺封凍,上中遊灘多水急,航運受限制,水豐庫區以下通航,最大港口為丹東。1988年鴨綠江被批準為國傢級重點風景名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