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江門市轄縣。著名僑鄉。位於省境南部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部。面積3204平方公裡,人口92.7萬。縣府駐臺城鎮。臺山漢為四會縣地,晉屬新會郡臨允縣,隋後為新會縣地,明始置新寧縣。1914年改稱臺山縣,1953年將赤溪縣併入。縣境東部較高,山地丘陵分佈在北、中、南部,占全縣面積2/3左右。西北和沿海為沖積海積平原。海岸線曲折綿長,達449公裡。海域多島嶼,以上、下川島為最大,島上峰巒林立,具有軍事和航運意義。縣境大部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豐富,降水充沛沛,利於亞熱帶作物生長,但多臺風暴雨,危害農業。20世紀50年代後建有大隆洞、桂南等水庫,利於農業生產。1949年以前,大批臺山人飄泊海外謀生。50年代後經濟有很大發展。農業以水田耕作業為主,盛產水稻、甘蔗、花生、黃麻、蠶桑等,生豬和雞鵝鴨飼養業亦較發達。沿海盛產魚鹽,部分地區半漁半農。臺山礦產主要有錫、鎢、鉛鋅、銅、錳、鈦、螢石、水晶、獨居石和煤等20餘種。工業主要有采礦、制糖、刺繡等。臺城鎮多歸僑和僑眷。20世紀20年代新寧鐵路經此,商業殷盛,有“小廣州”之稱。抗日戰爭時鐵路為日寇所毀。現為擁有多種工業和手工業的城鎮,旅遊業也有較大發展。臺山居民喜愛體育運動,尤以排球為甚,有“排球之鄉”美譽。臺山華僑中以旅居美國、加拿大人數居多,華僑港澳同胞約57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