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大半島之一。位於山東省東部,突出於黃海、渤海之間,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遙遙相對。地處膠萊河以東,又稱膠東半島。面積2.7萬平方公裡。

  地質與地貌 半島屬中朝準地臺膠遼臺隆。太古代片麻巖和片巖等深變質結晶巖廣泛出露,白堊紀末有廣泛的火山巖噴發和酸性巖漿侵入活動。中新世以後,渤海總體大幅度下陷,成為華北—下遼河沉降帶拗陷最深的大型新生代斷裂—拗陷盆地。上新世末,特別是第四四紀以來渤海海峽斷裂下陷,山東半島形成。全區被北北東—北東和北北西—北西兩組斷裂分割,形成大小不一的斷塊,經長期剝蝕分割,形成較破碎的低緩丘陵。少數山嶺突出丘陵之上。半島南部的嶗山主峰嶗頂海拔1133米,為半島最高峰。中北部的牙山、昆崳山、偉德山以及羅山、大澤山、艾山等,多為近北東走向。山地丘陵間有桃村地塹盆地、萊陽斷陷盆地和膠萊凹陷平原等。沿海有寬窄不等的帶狀平原,以蓬(萊)黃(縣)掖(縣)平原面積最大。

  山東半島海岸蜿蜒曲折,港灣岬角交錯,島嶼羅列,是華北沿海良港集中地區。膠州灣的青島(見青島市)、芝罘灣的煙臺(見煙臺市)、威海灣的威海(見威海市)、石島灣的石島港和龍口港等均為中國著名港口。半島沙嘴沙灘發育。沙洲發育之地,島陸相連形成陸連島,如煙臺附近的芝罘島、龍口附近的屺島。沿海島嶼除渤海海峽的廟島群島外,均分佈於近陸地帶,較大者有象島、莫邪島、杜傢島、田橫島、劉公島、雞鳴島、崆峒島、褚島、蘇山島和南黃島等。

  氣候 半島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1月均溫-3~-1℃,8月(最熱月)均溫約25℃,極端最高溫約38℃。10℃以上活動積溫為3800~4100℃。年降水量650~850毫米,半島南側在800毫米以上;西北側濱海平原約600毫米。年降水量約60%集中於夏季,且強度大,常出現暴雨。降水年均相對變率約20%。年均相對濕度在70%以上。半島東側南部沿海4~7月多海霧,年均霧日30~50天。

  水系 半島水系發源於中部山地,南北分流,獨流入海,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河川徑流洪枯懸殊,汛期集中全年徑流量的70~80%,水位、流量過程線隨降水變化而迅速漲落,但一般不致為害。如遇暴雨則山洪暴發,加以河口受海潮頂托,往往加重瞭洪水危害;枯水季節河床暴露,甚至發生河水斷流和枯涸現象。

  植被與土壤 天然植被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主要樹種有櫟類,如麻櫟、檞、枹等樹,以麻櫟最多,但常因放養柞蠶而伐去主幹呈灌木狀,構成山地丘陵特殊的“柞嵐”景觀。針葉樹以日本赤松為代表。植物區系中有亞熱帶成分,如苦木、山胡椒、三椏烏藥等;還有東北區系成分,如蒙古櫟、遼東櫟、赤楊等。20世紀初引種瞭黑松、日本落葉松等樹種。山東半島開發歷史悠久,原生植物破壞殆盡。

  地帶性土壤為典型棕色森林土(俗稱山東棕壤),一般分佈在緩坡地和排水良好的平地,多已辟為農田和果園,發育成熟化的耕作土。低山丘陵中上部殘積、坡積物上的粗骨棕壤土層淺薄,質地較粗,多種植花生、甘薯等作物。半島的果樹栽培以蘋果、梨、葡萄為主,著名者有煙臺蘋果、萊陽茌梨、平度大澤山葡萄。

  經濟概況 山東半島經濟開發較早。公元前8世紀的春秋時代,漁鹽業已逐步發展。戰國時代,冶鐵業和絲麻紡織已有較高水平。漢代成為著名的東方谷倉。唐代登州、萊州是對外交往的重要港口。鴉片戰爭以後經濟畸形發展。1949年以後,半島地區優勢條件才得以發揮,成為全國著名的花生、果品、水產品和柞蠶絲生產基地。青島和煙臺現正建設經濟技術開發區(見山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