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新興熱帶濱海旅遊港口城市,中國重要育種基地。位於海南島南端。面積1887平方公裡,人口36.29萬。除漢族外,有黎、苗、回等少數民族,黎族人口約10萬。三亞市前身為崖縣。西漢時為臨振縣地,隋為臨振郡,唐為振州,宋始稱崖州,其後名稱時有變易,明清時亦稱崖州,1912年改稱崖縣。1984年設立三亞縣級市,歸海南行政區管轄。1987年升為地級市。

  市境北倚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傾斜。北部為五指山餘脈,峰巒綿亙,占地地廣大。南部則為海積沖積平原,山地丘陵略多於平原臺地。河流短淺,以寧遠河最大。海岸曲折,多海灣岬角,近海有海島。三亞位處熱帶,雖高溫多雨,但蒸發大於降水,幹濕明顯,5~10月為雨季,10月~翌年5月為幹季。多臺風,危害農業和漁業。

  中國熱量豐富地區,年可三熟,主要產水稻、甘薯,並產甘蔗和橡膠等熱帶作物。每年入冬,常有南方各地農業部門來此育種。林業在經濟中居重要地位,盛產花梨、子京等珍貴木材。沿海水產資源豐富,盛產魚、鹽。有榆林、三亞、鐵爐、安遊、牙籠、保平等港。礦產有磷、鐵、鈦、石灰石等,著名的田獨鐵礦即位於境內。工業以輕工為主,有制糖、食品、水產加工、其他則有水泥,電力和木材加工等。交通方便,為海南島南部運輸樞紐,陸海空交通俱備。海榆東線、西線和中線公路於此交會。海上運輸可通廣州、湛江、汕頭、香港和西沙群島。三黃鐵路(三亞—黃流)可通鶯歌海等地,近又延伸至海南省唯一能停靠萬噸級船舶、吞吐量最大的八所港。三亞旅遊資源豐富,富熱帶風光。有鹿回頭、大東海、小東海、天涯海角、落筆洞、大洞天、小洞天等名勝。天涯海角風景區內的焦嶺上建有高19.3米的第11屆亞運會點火臺。

三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