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轄縣。位於青海湖之南。面積1.4364萬平方公裡,人口13.08萬,其中漢族7.72萬,藏族4.51萬,還有回、蒙古等民族。1931年由西寧、湟源兩縣析置,1952年改共和藏族自治區,1954年複為縣。自治州府和縣府均駐恰卜哈鎮。青海南山由東向西橫貫縣境,山以北為濱湖傾斜平原,山以南為青海南山與鄂拉山環抱的共和盆地。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年均溫-0.7~6.3℃,年降水量200~400毫米,乾旱少雨,多風沙。全縣草原廣佈,有可利用草場近1221萬公頃,牧業區占總面積的70%,畜牧業以養羊業為主體,次為犛牛、黃牛、馬、驢、騾和駱駝。為全省綿羊改良重點縣,是培育青海毛肉兼用半細毛羊的重要基地之一。20世紀50年代以來有計劃地開墾荒地,耕地面積已達3.7萬多公頃,國營農牧場約占75.4%,縣屬占24.6%,主要分佈於切吉灘、沙珠玉盆地、黃河及其支流恰卜恰河河谷臺地、濱湖傾斜平原等地,以種植小麥、青稞、豆類和油菜籽等為主。縣境大部分屬內流區,唯東南一隅為外流水系黃河及其支流所經,建有龍羊峽水電站。中國海拔最高的後溝水庫(壩頂海拔3281米)已投入使用。黃河階地上多風沙堆積,沙漠化面積日益擴大。50年代以來,逐步興辦瞭食品、皮毛和皮革加工、毛紡、建築等工業企業。青藏和青川公路均經過縣境,是西寧通往玉樹、果洛、柴達木和西藏等地的交通要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