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4至12月日本侵略軍為打通華北到華南以至印度支那的大陸交通線而發動的一次大規模戰略進攻。1943年,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展開反攻,日軍節節失利,逐漸迫近日本本土。日本與南洋的海上交通線已被切斷,它在中國的長江補給線在美國空軍的監視下也受到嚴重威脅。日本侵略者決定發動豫湘桂戰役,企圖打通平漢、粵漢、湘桂鐵路,掌握一條陸上交通線,以摧毀美國在中國的空軍基地,阻止美軍對日本本土的轟炸。日軍從本土及中國東北調集瞭各兵種部隊總計約五十一萬,是中日戰爭以來規模模最大的一次進攻戰。

  戰役的第一階段河南會戰,日軍出動瞭約十五萬兵力,國民黨軍集中瞭三十五萬至四十萬兵力。4月18日拂曉前,日軍利用新架鐵橋強渡黃泛區,接著分三路展開攻勢:一路西犯鄭州,一路沿平漢路南迫新鄭、密縣,又一路南侵尉氏,經鄢陵斜出許昌。同時,新鄉之日軍亦渡黃河逼近鄭州,22日,鄭州、新鄭陷落。爾後,日軍即以主力向隴海路西段猛進,指向洛陽;並以另一部沿平漢路南下,5月1日侵占許昌。同時,原在信陽的日軍也沿平漢路北犯,5月8日南北兩路日軍會師西平,打通瞭平漢路南段。此時山西垣曲之日軍渡河侵犯澠池,沿隴海路東犯,孟津之敵也從北面拊洛陽之背,形成三面包圍洛陽態勢,5月25日洛陽失陷。

  日軍攻占洛陽的同一天,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畑俊六將南京的前進指揮所推進到漢口,開始瞭戰役的主要階段的湘桂作戰。日軍以十三個師團為基幹,總共投入瞭三十六萬餘兵力;中國方面投入三十多萬兵力。5月27日拂曉,日軍左翼部隊在湘北發動攻勢,中路及右翼部隊也於同日晚及次日分別發起攻擊。6月1日,左翼日軍攻陷平江,進逼瀏陽。6日,右翼日軍攻占沅江,分道攻寧鄉和益陽。中路日軍也渡過汨羅江,攻占湘陰縣城。日軍運用從正面展開的廣大鉗形攻勢,迂回圍攻長沙。6月18日,長沙陷落。之後,日軍繼續南下,先後占領淥口、醴陵、攸縣,逼近衡陽。6月26日,日軍派一千多名官兵組成敢死隊,占領衡陽機場;另一部日軍渡湘江繞道衡陽之南,形成包圍態勢。中國政府調集各路援軍增援,但未有一支部隊突入包圍圈。四萬守軍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反復同敵人展開瞭激烈的爭奪戰,使日軍受到重大傷亡,終因敵我力量懸殊和守軍兵疲糧缺,陣地被日軍突破,8月8日放棄衡陽。隨後,日軍從湖南、廣東及越南三個方面向廣西進攻,開始瞭桂柳作戰。日軍進攻開始後,國民黨軍接連失利後撤。11月上旬,日軍逼近桂林,同時由桂林以西迂回柳州。10日,日軍陷桂林、柳州。接著,一部日軍沿桂黔公路北犯,12月2日占領獨山。國民政府因之震動,被迫集中一切可用之兵力投入貴州作戰,8日收復獨山,迫使日軍後退到河池。此外,由北海及雷州方面進犯南寧的日軍,與越南東犯的日軍,於12月10日在綏祿(今廣西扶綏)會合。至此,日軍打通瞭從華北到華南以至印支的通道。

  在短短的8個月中,國民黨軍在豫湘桂戰場上損兵六七十萬人,喪失國土二十餘萬平方公裡,丟掉城市一百四十六座,失去空軍基地七個、飛機場三十六個,人民生命財產損失更是不計其數。日軍在付出重大代價之後,雖然打通瞭大陸交通線,但始終也沒能全線通車,更未能挽救日本軍國主義敗亡的厄運。

  

參考書目

 郭雄等:《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正面戰場重要戰役介紹》,四川人民出版社,成都,1985。

 曹聚仁等:《中國抗戰畫史》,聯合畫報社,上海,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