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的師傅、重臣、武官以及樂工。師的職責是“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故師、保往往並稱。《詩·葛蕈》中有女師,應為專掌貴族婦女教育之官。又,在宮廷教育中,師、官也不分,朝庭宰輔重臣常對國君兼有教職,《孟子·公孫醜下》曰:“湯之於伊尹,學焉而後臣之。”於是商、周君主的重臣也常名之為師,如商人稱甘盤為師盤,周人稱呂望為師尚父。西周時師又分太師和少師,《詩·大雅·節南山》說:“尹氏太師,維周之氐,秉國之均。”表明太師的地位甚為重要。與太師相比,少師不過是“與太太子燕者”。《左傳》記宋國六卿曾以右師、左師居首,這是春秋時以師為尊官的例子。戰國時君主禮賢下士之風很盛,如魏尊田子方、段幹木為師,齊以孫臏為師。

  按《周禮》所記,師的職掌是管教育和備宿衛。如《地官》的師氏,要“告王以善道”,“以三德教國子”。又說師氏“使其屬帥四夷之隸,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門外”。故《尚書》的《牧誓》、《顧命》中的師氏都具有武職性質,銅器銘文中的師氏亦屬此類。由於師地位較高,故漸漸又成為長的同義詞,《周禮·天官·甸師》序官鄭玄註:“師猶長也。”《周禮》中的縣師、鄉師、士師、卒師、醫師等皆其例也。其他文獻中所見農師、工師、漁師、賈師也都是一官之長。《儀禮》中又有司馬正、司馬師和小臣正、小臣師,鄭玄註:“司馬師,正之佐也。”則有的師為較長略低的佐官。

  師也可指樂工,《左傳》杜預註:“師,樂師也。”《儀禮》、《論語》等書中的太師、少師皆樂師之長,與居師保之任的太師、少師名同而實異,《左傳》中的師縉、師悝,《國語》中的師曠,都是地位不高的盲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