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文獻《詩》、《書》中的古代天神。相傳商、周族人都居住生息在他所敷佈的土地上。據《楚辭·天問》記載,禹和其父鯀均為神。鯀治水失敗被刑後從腹中育出瞭禹。禹治水成功,娶塗山氏女,生子啟。後來啟代益為君主,建立瞭夏王朝,禹遂為夏宗宗神。《國語·周語下》則說因禹治水有功,上帝嘉獎他使有天下,並賜姓姒,稱有夏氏,故《鄭語》稱之為“夏禹”。

  《天問》中和鯀、禹同時提到的另一個神是共工。“共工”和“鯀”可能是同一神名的分化,而共工(鯀)是薑姓族的宗神。薑姓族即羌族,亦即當時的西戎(其族自稱羌被稱戎)。禹之為夏宗神,實際是由先為西戎的宗神來的,故曾稱為“戎禹”。羌族九州之戎的一支,曾步其前輩黃帝族的前進路線,東進創造瞭夏文化,形成為夏族。禹也由原來羌戎的宗神成為夏的宗神。夏族把自己的宗神宣揚為敷佈土地,奠定山川的天神,商、周也都一致尊信。而羌戎的另一支四嶽族為夏的姻親氏族,曾協助過禹,它的宗神鯀(即共工)遂亦為夏族所尊奉。當二族宗神安放在同一祭壇時,因鯀的時間在禹前而排列在前,遂演化成父子關系,並附以動人的神話傳瞭下來。

  在春秋文獻中,禹的業績除敷土、治水之外,又增加瞭劃分九州的傳說。戰國文獻中,禹還被崇奉為社神。而到儒、墨兩傢著述中,禹和堯、舜被推崇為古代實行禪讓的三個聖王。儒傢編《堯典》頌揚他們,並稱禹為平水土的“伯禹”;又將一篇地理名著加工成《禹貢》,作為記載他治水分州的經典。《墨子·兼愛》則宣揚他治水的盛業。還有人編造瞭他辛苦治水十餘年三過傢門而不入的事跡。禹遂成瞭從茫茫洪水中拯救人民的“大禹”,受舜禪位而為天子。

  作為歷史人物的禹,可以這樣理解:他是起自西北進入中原的夏族部落的一位傑出的首領。或者後來被神化為宗神;或者以他在本族中的威望作為本族原有宗神的化身出現,承用瞭宗神的名字。他和東方鳥夷族部落中傑出的首領堯、舜,由於民族融合而結成部落聯盟的軍事首長。他們處的時代正是由部落聯盟制的極盛走向解體的時期(見傳說時期)(見彩圖)。

浙江紹興大禹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