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皇帝的禁衛軍。唐代指北衙禁軍。唐代禁軍分為南北二衙,南衙禁軍由十二衛(見十六衛)統率的府兵輪番充任,主要是作朝會時的儀仗以及守衛宮城南面的宮門官署。北衙禁軍最初由隨李淵起兵太原的元從軍人及其子孫充任,稱為“元從禁軍”,負責守衛宮城的北門及隨同皇帝在苑中遊獵,是皇帝最親近的侍衛軍人。唐太宗貞觀十二年(638),於玄武門置左右屯營,其兵號為飛騎。飛騎除以“元從禁軍”的子弟選補外,也從府兵中挑選,後來也行召募。其時,屯營屬於左右屯衛。龍朔二年(662),改左左右屯衛為威衛,左右屯營獨立。同年,改左右屯營為左右羽林軍,兵號仍為飛騎。太宗時,從飛騎中選取驍健善騎射者百人,號為百騎,作為遊行時的侍衛。武後永昌元年(689)擴大為千騎。中宗景龍元年(707)又改名為萬騎。唐玄宗用萬騎消滅政敵太平公主,因此特別重視它。至開元二十六年(738),遂把萬騎從左右羽林軍中分出,置為左右龍武軍兵號萬騎。於是北衙有瞭四軍。當時,四軍兵士大致全出於召募。安史之亂中,肅宗即位靈武,至德二載(757)置左右神武軍,兵號為天騎,從跟隨肅宗到靈武的官員子弟中選充。北衙禁軍這時才有六軍。自此以後,唐代所謂六軍即指左右羽林、龍武、神武軍。但實際上,早在天寶間,北衙軍(當時隻有四軍)已失去戰鬥力,後置的神武軍也是這樣。安史之亂後,另有由一支邊防軍演變而成的禁軍──神策軍取代瞭它們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