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唐賽兒領導的農民起義。發生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起義中心在山東益都一帶。唐賽兒(生卒年不詳)為山東蒲臺人林三之妻,略識文字。丈夫死後,在掃墓歸途偶得一石匣,內藏有寶劍兵書。經日夜學習,通曉諸術,遂削髮為尼,自稱佛母,宣稱能知生前死後成敗事;又能剪紙人紙馬互相爭鬥;如需衣食財貨等物,用法術即可得。傳教於山東蒲臺、益都、諸城、安丘、莒州、即墨、壽光等州縣之間,貧苦農民爭先信奉。

  永樂年間,明朝為營建北京、修治會通河河、北征蒙古,耗資巨大。山東是負擔最重的地區之一,加之連年水旱,農民以樹皮、草根為食,賣妻鬻子,老幼流移,無以為生。唐賽兒於十八年二月與劉信、賓鴻、董彥昇等率數百人起義,占據益都的卸石棚寨,迅速發展至數萬人。明青州衛指揮高鳳領兵鎮壓,被打死。明成祖朱棣以安遠侯柳升為總兵官,派都指揮僉事劉忠佐之,率京營五千人星夜馳赴山東,圍卸石棚寨。唐賽兒遣人詭降,言寨中食盡水缺,謀從汲道撤逃。柳升信以為真,統重兵防守汲道。起義軍乘夜突圍,殺死劉忠,轉戰安丘、諸城等地。但終因官軍眾多,又遭山東都指揮衛青、鰲山衛指揮同知王真的突然偷襲,於三月失敗。朱明廷為搜捕唐賽兒,竟逮捕瞭山東、北京等地的數萬名出傢婦女,而唐賽兒等人還是安然逃走,不知所終。當地人民為瞭紀念她,稱卸石棚寨為唐賽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