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

  清朝末代皇帝、偽滿洲國皇帝。姓愛新覺羅,字浩然。1906年2月7日(清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十四)生於北京。滿族。醇親王載灃之子。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載湉病死,慈禧太後患病不起,立三歲的溥儀為嗣皇帝,授載灃為攝政王,年號““宣統”。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登基不滿三年的溥儀由隆裕太後於2月12日代行頒佈《退位詔書》(見彩圖)。

1912年2月12日(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溥儀退位詔書 根據清室退位優待條件規定,不廢帝號,仍居宮禁。1917年7月1日,溥儀在紫禁城召見張勛,接受他的奏請,復辟帝制,恢復宣統年號,但隻做瞭十二天皇帝,隨著張勛的失敗而被迫退位(見 張勛復辟)。1924年 馮玉祥等發動北京政變後,攝政 內閣決定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廢除皇帝稱號並將其驅逐出宮。溥儀先搬進原醇王府,不久逃入日本公使館。1925年2月由日本便衣警察護送到天津日 租界,繼續進行復辟活動。1931年 “九·一八”事變後,在侵華日軍的策劃下潛往東北。次年3月,當上偽滿洲國執政,1934年3月又改稱偽滿洲帝國皇帝,改元“康德”。溥儀於1935年4月和1940年6月,以偽滿洲國皇帝的身分,先後兩次訪問日本。 抗日戰爭勝利後,溥儀於1945年8月17日逃往日本途中被蘇軍俘獲,押到西伯利亞,在集中營裡關押五年。1950年8月,溥儀與其他偽滿洲國戰犯一起,被蘇聯政府移交給中國政府,其後在哈爾濱和撫順兩個戰犯管理所關押十年。1959年12月4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根據特赦令予以釋放。後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專員,1964年任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逝。著有《我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