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述明代海上貿易的史書。所記東西洋泛指今東南亞地區。張燮(1574~1640)撰。燮字紹和,漳州府龍溪縣(今福建漳州)人。萬曆二十二年(1594)舉人。志尚高雅,隱居不仕。曆覽天下名山,博學多識,通貫史籍,著述豐富。為適應海外貿易之需,初受聘於海澄縣令陶鎔,始撰該書,未成而輟。後應漳州府督糧通判王起宗之請,完成該書。

  全書共十二卷,計《西洋列國考》四卷,《東洋列國考》一卷,《外紀考》一卷,《餉稅考》一卷,《稅璫考》一卷,,《舟師考》一卷,《藝文考》二卷,《逸事考》一卷。其中《西洋列國考》所列國名和地區有交阯(今越南北部)、占城、暹羅、下港、柬埔寨、大泥、舊港、麻六甲、啞齊、彭亨、柔佛、丁機宜、思吉港、文郎馬神、遲悶,共十五個基本上都在今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柬埔寨和馬來西亞境內及其附近地區。《東洋列國考》所列國名和地區共六個,即呂宋、蘇祿、貓裡霧、沙瑤吶嘽嘽、美洛居、文萊。除文萊外,均在菲律賓境內。書中詳細記載瞭東西洋諸國和地區的歷史沿革、形勢、物產和貿易狀況,特別記述瞭西班牙殖民主義者奴役和掠奪該地區的史實,以及華僑和當地人民反抗西方殖民主義者的鬥爭。《餉稅考》詳細記述瞭漳州地區在外貿中征收商稅的制度和抽稅則例,以及督餉職官和督餉衙門。《稅璫考》集中地記述瞭福建稅監高宷暴斂橫征、激變人民的史實。《舟師考》對航海技術和地理組織都有詳細的記述,其中有關東西洋針路的記載,絕大部分均正確無誤。《藝文考》收錄梁、宋、元、明等朝有關對外關系的部分詔告、表奏和碑記。《逸事考》是從歷代史籍中輯錄的部分有關對外關系的資料。

  該書取材於歷代史籍和當朝邸報,參以故老、海商和舟師的誦述與見聞,尤詳於嘉隆以後的史實,事具辭核,可補其他史書之不足,是研究明代對外關系和福建地區對外貿易的重要資料。有萬歷刻本存世,通用本是1981年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的《中外交通史籍叢刊》鉛印標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