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記述宋高宗趙構一朝時事的編年史書。二百卷。作者李心傳(1167~1240),字微之,四川井研人。十四五歲時,隨其父李舜臣居於臨安(今浙江杭州)。時舜臣任宗正寺主簿,故心傳得有機會閱讀官藏的當代史書,引起研究當代史的興趣。三十歲考進士不第,從此絕意於科舉,專心從事史學研究。經多年努力,編成《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一書,記述瞭建炎元年(1127)至紹興三十二年(1162)共三十六年的史事。高宗一代曾有大量的時事記載,由於這些記載的見聞、詳略、政見不同,對人物的的評論也有所不同,故事多歧互,眾說紛紜。李心傳以《高宗日歷》、《中興會要》等官書為基礎,參考其他官書,以及一百多種私傢記載、文集、傳記、行狀、碑銘等,進行瞭細致的考訂,采用瞭他認為是可信的,辨別瞭他認為不可信的,並一一註明。對重要事件,本文不能全載的,也另加註明。但因作者撰寫該書適在秦檜、秦熺父子恣意篡改官史之後,《要錄》便不免因襲舊章,承其謬誤。《要錄》編纂多仿照李燾的《續資治通鑒長編》體例,書名《要錄》,又是摘要而記,這與《長編》所定寧繁毋略的原則多少有所不同。該書堪稱《長編》的繼續,把李心傳同李燾並稱,也是當之無愧的。《要錄》一書,包括宋高宗一代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敘述,也記錄瞭金太宗完顏晟、金熙宗完顏亶、金海陵王完顏亮三代的史事,為研究宋、金等史的基本史籍之一。該書可與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互為補充,前者有較為全面的敘述,後者則保存瞭較多的原始記述。有此兩書,對高宗一代史實可以得到較清晰的瞭解。《要錄》有清《四庫全書》本、光緒仁壽蕭氏刻本和廣雅書局刻本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