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幹流上修建的第1座大型水利樞紐。位於湖北省宜昌市。長江在此被葛洲壩和西壩兩小島自右至左分割為大江、二江、三江3條水道。主航道大江寬800米,枯季水深約10米;二江寬300米,三江寬550米,僅於汛期分流,枯水期斷流,兩島與市區之間徒步可涉。葛洲壩水利樞紐大壩即橫跨在上述3條水道上。

  葛洲壩水利樞紐是將要修建的三峽水利樞紐的組成部分。整個工程主要由通航船閘、發電廠房和洩洪建築物組成。壩軸線長2595.1米,設計蓄水位高高程66米,壩頂高程70米。大壩使上遊水位抬升20多米,控制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裡,總庫容15.8億立方米。洪水季節回水110多公裡,到達巴東以上;枯水季節回水210多公裡,到達奉節縣城,可將三峽暗礁險灘淹沒,改善瞭川江航道。水電站共兩座,一在大江,裝機14臺;一在二江,裝機7臺,總容量271.5萬千瓦。采用低水頭徑流發電,年均發電可達157億度。

  大壩設有大江一號船閘,三江二、三號船閘。一、二號船閘閘室寬34米,長280米,檻上最小水深5米,一次可通過一列載重1.2~1.6萬噸的大型船隊,每次過閘時間約50分鐘。三號船閘閘室寬18米,長120米,檻上最小水深3.5米,可通過3000噸級以下客、貨輪和地方小型船隊,每次過閘時間約40分鐘。三座船閘年單向通過能力近期為2000萬噸,遠期為5000萬噸。船閘內有輸水廊道,可按需要控制閘內水位。船閘上閘首建有提升樓,二號船閘提升樓頂高程109.4米,是大壩上最高建築物。

  泄洪閘設在二江,最大泄量8.39萬立方米/秒,共27孔,每孔凈寬12米,高24米。沖沙閘分設在大江和三江,各為6孔。泄洪閘和沖沙閘全部開啟後,總泄量達11萬立方米/秒。

  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於1970年動工,分兩期進行建設。1981年1月3日大江截流,6月二、三江蓄水通航發電,一期工程基本完成。第二期大江工程於1982年開始施工,1986年大江電站第1臺機組開始發電,1988年14臺機組全部建成並網發電。1991年整個樞紐工程全部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