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7月8日,孫中山為推翻袁世凱專制獨裁統治、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而在日本東京成立的資產階級政黨。

  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逃亡到日本。他從二次革命的失敗中深切感到:國民黨組織嚴重不純,人心渙散,已不能領導革命繼續前進。於是,他決心從整頓黨務入手,重組新黨,拯救革命。9月27日,孫中山親自擬定入黨誓約,規定入黨者須絕對服從其領導,無論資格多老,皆須重立誓約,加按指印;並接受遵約履行手續的王統等人為新黨首批黨黨員。至1914年4、5月,先後入黨者達四五百人。5月10日,孫中山創辦《民國》雜志,作為新黨機關刊物。7月8日,在東京舉行大會,正式宣告中華革命黨成立。

  中華革命黨設本部於東京,推選孫中山為總理。本擬舉黃興為協理,因黃反對立約按指印,並在策略上與孫中山存在分歧,拒絕入黨而虛其位。本部設總務、黨務、軍務、政治、財政五部,由陳其美、居正、許崇智、胡漢民、張人傑分任部長。其支部總計五十七個,大多建於海外各埠,國內各省僅占十八個。其分部則全部在海外。黨員總計萬餘人。中華革命黨以實現民權、民生主義為宗旨,以推翻袁世凱專制政府,建設完全民國為目的。因此,它把武裝討袁放在首位。自1914年6月至1915年12月,在湖南、江蘇、廣東、江西、上海等省市先後發動大小武裝起義四十多次,進行刺殺龍濟光、鄭汝成等四次暗殺活動。護國戰爭爆發後,在廣東、四川、湖南、湖北、江蘇、安徽、山東等省全面展開軍事討袁活動,在全國范圍內牽制瞭袁世凱的軍事力量。1916年7月護國戰爭結束後,中華革命黨宣告停止一切黨務。1919年10月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1914年7月8日中華革命黨在日本成立時合影

  中華革命黨是二次革命失敗後長期堅持武裝討袁鬥爭的唯一政黨,但由於它忽視民族主義,未提出反帝要求,組織上又采取個人絕對服從主義,軍事上實行脫離人民群眾的冒險主義,終於沒有取得護國戰爭的領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