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若望

  耶穌會傳教士。德國人。1592年(一說1591年)5月1日生於科隆。1619年受耶穌會派遣到達澳門。明天啟二年(1622)進入廣東。同年十二月二十五(1623年1月25日)到達北京。精通天文曆算,在入京的頭兩年中,便以對月月蝕的準確測算贏得瞭戶部尚書張問達的賞識。七年,前往西安管理陜西教務。崇禎三年(1630),由禮部尚書徐光啟疏薦,回京供職於欽天監,譯著歷書,推步天文,制作儀器。七年,協助徐光啟、李天經編成《崇禎歷書》一百三十七卷。又受明廷之命以西法督造戰炮,並口述有關大炮冶鑄、制造、保管、運輸、演放以及火藥配制、炮彈制造等原理和技術,由焦勗整理成《火攻挈要》二卷和《火攻秘要》一卷,為當時介紹西洋火槍技術的權威著作。

  順治元年(1644),清軍進入北京,明亡。湯若望以其天文歷法方面的學識和技能受到清廷的保護,受命繼續修正歷法。他用西法修訂的歷書被清廷定名《時憲歷》,頒行天下。同年十一月,命掌欽天監事。次年,他以《崇禎歷書》為基礎纂成《西洋新法歷書》一百零三卷,進呈攝政王多爾袞,封太常寺少卿。八年順治帝親政後,先後授太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並賜號”通玄教師”(康熙帝時為避諱,改”通微教師”)。湯若望經常出入宮廷,對朝政得失多所建言,先後上奏章三百餘封。順治帝臨終議立嗣皇,曾征求湯若望意見。康熙三年(1664),楊光先在輔政大臣鰲拜等支持下,控告湯若望等傳教士借修歷為名,內外勾連,謀為不軌。湯若望被捕入獄,次年擬凌遲處死。不久京師地震,湯若望免死羈獄,旋獲孝莊太皇太後特旨釋放。

  康熙五年七月十五(1666年8月15日),病死於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