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其地之高嶺盛產優質白土,稱高嶺土,是制瓷的最好原料。其制瓷生產始於南朝,至明代,已發展為全國瓷業生產中心,有“景德產佳瓷,器成天下走”的美譽。有大量民窯集中於此,使用的傭工據說每日不下數萬。主要燒制小器,也有燒制仿官窯器和仿古器的。成化、弘治年間燒制仿宣德、成化官窯器的崔公窯,隆慶、萬曆年間燒制仿古器的周窯以及萬曆年間以燒造流霞盞、卵幕杯著名的壺公窯等。

  官窯始於建文四年(1402),永樂時(14403~1424)有二十座,宣德間(1426~1435)增至五十八座。正德初設禦器廠。

  明代景德鎮瓷器的成就主要表現在瓷胎、造型、釉彩、圖飾等方面,其中尤以官窯所制者為精美。官窯瓷器力求出品精良,不計成本高低。制作最佳者為永樂、宣德、成化、正德、嘉靖、萬歷等窯。永樂官窯瓷器釉尚純白,圖飾或為青花,或加五彩,釉裡紅器鮮艷奪目,號稱鮮紅。半脫胎瓷,釉汁細膩潔白,胎極薄,稱卵幕,能影見手的螺紋,且能看到坯上刺畫的暗款和雲龍花卉。有器高一尺者,其重僅十二兩。宣德官窯產品膩實。以西洋紅寶石制紅釉靶杯,以朱砂制小壺、大碗,以蘇泥勃青(即蘇麻離青)制青花瓷器。皇帝祭祀專用的祭紅用一種紅寶石制成,色澤鮮艷光亮,故又稱寶石紅。宣德時瓷器品種很多,主要有紅魚靶杯、白壇盞、白茶盞、蟋蟀澄泥盆,且有的戧金。朱砂小壺、大碗,色紅如旭日。雙瓜註、雙鴛註、鵝註、扁罐、蜜食罐,五彩燒色,工致肖真。鏤空器特多,坐墩居其大半。宣德官窯講究選料、制樣、畫器和題款,是明代官窯的鼎盛時期。成化官窯制品中,青花不及宣德,但五彩器極精美,最負盛名的是雞缸杯。釉裡青花和釉上彩飾爭艷媲美,故名鬥彩。正德官窯青花、彩器、孔雀藍、嬌黃、霽紅器都很有名。嘉靖官窯歲燒驟增。因麻倉瓷土即將告竭,此時青料改用瑞州石子青,質量較差。然鮮紅器改用磯紅,色如秋柿;青花大蓋罐五彩拱托,陰陽向背,濃淡適宜,略勝於成化青瓷。萬歷官窯白土不如前,但以品種和圖樣見長。彩瓷色澤濃艷,五色繽紛,光輝耀目,包括夾彩、兩面彩和繪寫回、藏(俗稱喇嘛字或真言字)、蒙文字的瓷器品種,此後景德鎮官窯逐漸衰落。

  明代景德鎮瓷工旋坯使用鐵刀代替竹刀,隨輪轉動,提高瞭旋坯效率。創制出半脫胎、鏤空、錐花、拱花技法,發展瞭瓷雕技術,形成造型與裝飾、繪畫結合的手工藝品。在釉彩方面,又創造出三彩、素三彩、五彩、鬥彩等多種多樣的彩瓷。此外,還利用外來原料,吸收外來藝術,形成具有民族風格的新的手工藝品。其產品銷售遍於亞、非、歐、美四大洲,禦器廠還接受西方國傢的特殊定貨。景德鎮的青花燒制技術還外傳至朝鮮、日本、伊朗、越南,以後又傳到敘利亞、埃及、意大利等國。(見彩圖)

景德鎮五彩龍鳳紋瓷筆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