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陝西北部和陝西、甘肅邊界地區的工農紅軍。1931年10月,陝甘邊南梁遊擊隊和以晉西遊擊隊為骨幹組成的陝北支隊,合編為西北反帝同盟軍。1932年2月,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遊擊隊,謝子長任總指揮,李傑夫任政治委員,劉志丹任副總指揮;12月,又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26軍。1933年6月,紅26軍南下渭南、華縣地區作戰,在蘭田縣境遭受嚴重損失。11月,組建紅26軍第42師,在陝甘邊地區開展遊擊戰爭,創建革命根據地。1932年33月,陜北地區開始建立遊擊隊,至1934年7月,相繼建立瞭5個遊擊支隊,並成立瞭陜北遊擊隊總指揮部。1934年6月和8月,紅26軍和陜北遊擊隊粉碎瞭國民黨軍對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和陜北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圍剿”。9月,陜北遊擊隊第1、第2、第3支隊改編為陜北紅軍第1、第2 、第3團,1935年1月,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27軍第84師。1935年2月,成立中國工農紅軍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統一指揮西北地區的紅軍。5月,紅26軍一部同紅27軍在陜北會師後,在西北軍委前敵總指揮劉志丹指揮下,經兩個多月作戰,連克6座縣城,粉碎瞭國民黨軍第二次“圍剿”,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和陜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8月,紅26、紅27軍在反對國民黨軍第三次“圍剿”中,於吳堡縣慕傢原、定仙墕地區殲國民黨軍一個多團。這時,西北地區紅軍發展到約5000人。9月,紅26、紅27軍同長征到達陜甘革命根據地的紅25軍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15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