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深入日軍佔領區,宣傳和組織群眾,開展軍事、政治、經濟、文化鬥爭的武裝分隊。簡稱武工隊。它組織精幹,裝備簡便,行動靈活。一般由30~50名優秀的軍隊幹部、戰士和地方幹部組成。通常隸屬於軍分區,並受中國共產黨同級地方委員會領導。主要任務是發動和組織群眾,建立和恢復黨的組織,成立秘密的人民政權,打擊和瓦解日、偽軍,摧毀日、偽組織和政權,配合抗日根據地的對敵鬥爭,使敵佔區逐步變為根據地。1941年3月~1942年底,日、偽軍以華北北占領區為重點,推行“治安強化運動”,企圖鞏固和擴大其占領區,縮小以至摧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各根據地軍民執行“敵進我進”的方針,派出各種類型的武裝分隊,深入日軍後方,開展對敵鬥爭。1942年初,中國共產黨北方局推廣瞭這類武裝鬥爭的組織形式,並統一稱為武裝工作隊。此後,各抗日根據地由軍分區或野戰部隊抽調優秀的營以下幹部和戰士,同地方機關選派的幹部,統一組成大批武裝工作隊,深入日軍占領區,廣泛開展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全面的群眾性的對敵鬥爭。它對粉碎日、偽軍的“治安強化運動”,鞏固和發展抗日民主根據地,作出很大貢獻。解放戰爭時期,武裝工作隊在新解放區發動群眾,清匪反霸,建立人民政權,實行民主改革的鬥爭中,也發揮過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