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大別山與桐柏山之間重要隘口。位於今河南省信陽市南35公裡,河南、湖北兩省交界處。南鎖鄂州,北屏中原,扼控南北交通咽喉。武勝關古稱大隧隘道(一說直轅隘道)。南朝齊稱武陽關。唐稱禮山關,後複稱武陽關。清始稱武勝關。與東之九裏關,西之平靖關,合稱義陽(今信陽)三關。武勝關地處險阨,附近山巒交錯,群峰環結,關城以山為障,鑿山成隘,古以“車不能方軌,馬不能並騎”形容其險。歷來為南北抗衡之地,行師必由之道。南北朝時期,梁、魏為取得關隘要道的控制權,曾在三關相持持,反復爭奪數十年。南宋開慶元年(1259),忽必烈率軍渡淮河,攻大勝關,宋軍憑關據守,攻不得克,後因戍兵棄關南逃,方越關南下直取鄂州(今湖北武昌),逼南宋求和,結“鄂州之盟”。今有京廣鐵路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