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後期,蘇軍在蘇德戰場中段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代號為“巴格拉季昂”(Багратион)。1944年上半年,蘇軍在蘇德戰場南北兩翼連續給德軍以殲滅性打擊,解放大片國土,但在中段進展不大,形成白俄羅斯突出部。德軍企圖固守該突出部,以掩護華沙和東普魯士兩大戰略方向。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心把夏秋戰局的主攻方向選在該地,以消滅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主力,收復白俄羅斯,為進攻烏克蘭西部、波羅的海沿岸地區、波蘭和東普魯士創造有利條件,同時策應西歐第二戰場盟軍的攻勢。。蘇軍參加戰役的是白俄羅斯第1、第2、第3方面軍(司令員分別為Κ.Κ.羅科索夫斯基大將、Г.Ф.紮哈羅夫上將和 И.Д.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上將)和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司令員為И.Χ.巴格拉米揚大將),第聶伯河區艦隊,遠程航空兵和國土防空軍航空兵。

白俄羅斯戰役

  此外,參戰的還有波蘭第1集團軍和法國“諾曼底-涅曼”航空兵團。合計160個步兵師,6個騎兵師,12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240萬人,3.64萬門火炮,52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5300架作戰飛機(不含遠程航空兵的飛機)。另有遊擊隊14萬餘人配合作戰。蘇軍當面是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官為E.佈施元帥,後由W.莫德爾元帥和G.-H.賴因哈特上將繼任),“北方”集團軍群第16集團軍和北烏克蘭集團軍群第4坦克集團軍各一部,由第6航空隊和第1、第4航空隊各一部支援。合計63個師又3個旅,120萬人,9500門火炮,9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1350架作戰飛機。

  戰役於6月23日開始,蘇軍4個方面軍在6個地段突破德軍防禦,於27日和29日分別圍殲維捷佈斯克和博佈魯伊斯克兩個翼側集團(共11個多師),爾後以3個方面軍向明斯克方向實施向心突擊,7月3日收復該城,圍殲德軍10.5萬人,進而在德軍戰略戰線造成寬達400公裡的缺口。18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左翼轉入進攻,直取波蘭東部重鎮盧佈林。20日,波軍和蘇軍一起強渡西佈格河。8月17日,蘇軍一部進抵東普魯士邊界。29日,蘇軍在裡加西南的葉爾加瓦、蘇瓦烏基、華沙東郊、維斯瓦河一線轉入防禦,戰役結束。

進攻中的蘇軍

  這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的戰役之一。蘇軍集中的火炮、坦克和作戰飛機之多,用兩側平行追擊結合正面追擊在深遠縱深合圍德軍重兵集團,以及炮兵使用兩層徐進彈幕射擊,均為蘇德戰爭爆發以來的首次。航空兵出動飛機15.3萬架次,在蘇軍戰史上是最多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