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伊朗企圖佔領赫拉特而引起的形式上是英國與伊朗之間、實際上是英國與俄國之間的衝突。19世紀上半葉的赫拉特是阿富汗西部的一個小邦,地處戰略要衝,被稱作通往印度的“大門”,為中亞各強國所覬覦,戰亂頻仍。赫拉特曾數度歸屬伊朗。自18世紀中葉以喀佈爾為中心的阿富汗王國建立後,赫拉特由阿富汗人統治。以後,時而臣服於喀佈爾,時而處於獨立地位。19世紀上半葉,伊朗因俄國侵佔其外高加索領土而企圖佔領赫拉特以彌補損失。俄國支持伊朗的行動,並勸阿富汗統治者不加幹涉。伊朗的行動動和俄國的態度,使以印度為根據地向中亞擴張勢力的英國感到震驚。1837年11月,伊朗軍隊3萬餘人包圍赫拉特。英國政府隨即與伊朗斷絕外交關系,並派遣軍隊入侵伊朗,占領波斯灣的哈爾克島。1838年9月,伊朗因久攻赫拉特不下,又有英人侵入法爾斯的傳聞,遂以維持英伊友誼為遁詞撤退,並與英國進行談判。1841年10月,英伊關系恢復,英國交還哈爾克島。赫拉特沖突實際上是俄、英在中亞地區的一次較量。伊朗軍隊中有俄國軍事代表,而赫拉特防禦戰則是由英國軍官指揮的。

  此後,在1856年和1885年英國同伊朗又因赫拉特而發生兩次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