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到一定的政治目的,組織和使用武裝力量進行的鬥爭。對被壓迫階級、被壓迫民族來說,用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是推翻反動統治、抵禦外來侵略、爭取解放的主要手段。

  歷史上占統治地位的一切剝削階級都掌握著武裝力量,他們之間也發生武裝衝突以至戰爭。但是他們的武裝力量的首要職能是鎮壓被壓迫階級的反抗,維護自己的統治,所以被壓迫階級進行武裝鬥爭是階級鬥爭的必然產物。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有奴隸反抗奴隸主階級、農民(農奴)反抗封建地地主階級的武裝鬥爭。在資本主義社會,則有無產階級反抗資產階級的武裝鬥爭。

  F.恩格斯1870年在《如何擊敗普軍》一文中曾提到過解決政府之間的爭端的武裝鬥爭。1871年,K.馬克思、恩格斯總結巴黎公社的經驗教訓時指出,公社的主要經驗就是用武裝的人民徹底打碎資產階級的國傢機器(見彩圖)。В.И.列寧在領導俄國無產階級的革命鬥爭中對武裝鬥爭作瞭進一步的論述。他指出:武裝鬥爭是革命的最高形式,階級鬥爭在一定的條件下就要采取武裝鬥爭和國內戰爭的形式,奪取革命的勝利。蘇聯人民在列寧領導下,實踐瞭這一理論,推翻瞭沙皇的反動統治,建立瞭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傢。

1871年3月18日,法國巴黎工人舉行武裝起義,在歷史上建立第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政權——巴黎公社(畫)

  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豐富和發展瞭武裝鬥爭的理論。毛澤東認為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武裝奪取政權,是戰爭解決問題。他強調,在中國,主要的鬥爭形式是戰爭,而主要的組織形式是軍隊。在中國,離開瞭武裝鬥爭,就沒有無產階級和人民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務。他認為進行武裝鬥爭必須依靠人民軍隊和人民戰爭,武裝鬥爭必須與其他鬥爭形式相結合,它和統一戰線、黨的建設成為中國人民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歷史主要是武裝鬥爭的歷史。

  馬克思主義關於武裝鬥爭的理論,具有普遍意義,但是運用這一原理要從本國的實際出發。人民武裝力量要取得勝利,必須經過艱苦的鬥爭,關鍵是要有一條馬克思主義的革命路線和有一個能夠確立和堅持這條路線的無產階級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