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5月20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建立的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理論團體。簡稱“社聯”。

  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在國民黨統治區出現瞭一個翻譯、研究、宣傳和出版發行馬克思主義理論與著作的社會科學運動熱潮。為瞭加強對這一新興運動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決定建立社會科學界的統一組織──中國社會科學傢聯盟。1930年5月20日,中國社會科學傢聯盟在上海舉行成立大會,鄧初民、吳黎平等三十餘人出席,推舉甯敦伍為主席。大會討論通過瞭瞭《中國社會科學傢聯盟綱領》,宣佈其任務為:①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促進中國革命;②普及馬克思主義理論;③批駁一切非馬克思主義思想;④領導新興社會科學運動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⑤參加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實際鬥爭。“社聯”最高權力機關為全體會員大會,由會員大會推舉執行委員會。內設黨團組織,首由朱鏡我任書記。其上級領導機關為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先後成立分盟組織的有北平(今北京)、廣州、日本東京等地。

  “社聯”除創辦機關刊物《社會科學戰線》外,先後創辦瞭由會員柯柏年、王學文、許滌新、何幹之等人分任主編的《研究》、《新思潮》、《社會現象》、《時代論壇》等刊物。並由吳黎平、楊賢江、李一氓、艾思奇等人翻譯出版和編寫瞭恩格斯的《反杜林論》與《傢庭私有制和國傢的起源》、《馬克思論文選譯》和《哲學講話》(即後來出版的《大眾哲學》)等著作。還開展書報評論,推薦優秀的社會科學著作,介紹正確的學習研究方法;撰文著書和利用大中學校、假期補習班等講壇宣傳馬克思主義,批駁各種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理論。

  社聯培養瞭大批有造詣的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工作者。1936年,全國抗日救國運動空前高漲,多數會員在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號召下,參加瞭各界救國會的工作,社聯自行宣佈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