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朝有關兵書精要圖籍的匯輯和評論。10卷(卷6上、卷10佚),地圖41幅,星圖、八卦圖33幅,陣圖53幅,約23萬餘字。清婺源(今屬江西)諸生汪紱(1692~1759)撰錄。今有光緒二十年(1894)刻本,《汪雙池先生叢書》亦有收錄。該書資料取自經傳韜鈐,以天時、地利、人和為綱。前3卷錄述周天太極、雲雨風角等。中3 卷為輿圖、疆域形勢、水陸路程。其中《天下形勢總論》與《天下形勢分論》具有兵要地志性質,論述全國山川形勢及各地戰略地位、相互關係。指出:雍((今陜西中部及甘肅東南等地區)居中原之首,冀(今河北南部及河南等地區)居中原之脊,幽(今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為天下之要膂。居雍則重洛,居冀則重雍,居幽則重遼、濟,居洛則重雍,居吳則重荊、襄。此外,還具體論述瞭燕京(今北京)、長安(今西安)、洛陽、南京、成都等地的戰略價值及設防。後4卷匯輯和評論古兵書、歷代陣法、軍器,對《武經七書》源流、真偽有所考辨。其評論用兵之道以仁義為本,首推司馬穰苴,次吳起,再次孫子。對古陣名稱、陣容結構、陣內各部位的變化和運用,均詳加說明、描繪。還雜采古陣法創造瞭一些陣列:如綜三疊、連環、鴛鴦等陣之長,創五疊連環陣;取八陣、六花陣法之精,創七軍大衍陣法。又對水戰七軍陣、山戰猿猴等陣作瞭許多闡述。但書中天人感應、以陰陽術數測定吉兇之類封建迷信成份甚多,論兵中亦多儒者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