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韻大鼓演員。北京人。自幼從父白曉山學藝,後又向鼓王劉寶全的弦師韓永祿和長兄白鳳巖學藝。12歲參加寶全堂藝曲改良雜技社演唱京韻大鼓。14歲拜劉寶全為師,經過5年刻苦學習,學唱瞭劉派京韻大鼓的《長阪坡》等23個曲目。為瞭從其他藝術形式方面取得借鑒,白鳳鳴還向著名京劇演員王瑤卿、言菊朋和陳彥衡、王少卿、楊寶忠等請教。他汲取前輩藝術傢之長,結合本身條件,在演唱藝術方面不斷革新和創造,在弦師白鳳巖的幫助下,逐漸形成京韻大鼓的一個新流派“少白派”。少白派京韻大鼓聲腔腔低腔較多,行腔以低回婉轉、曲折跌宕見長。唱腔韻味醇厚,擅長運用半音和裝飾音。表演方面註重眼神和面部表情的變化,而“刀槍架兒”等大的身段動作較少。他為原有的曲目《白帝城》、《單刀會》設計創制瞭新腔;為《擊鼓罵曹》增益瞭曲牌《夜深沉》的演奏。他獨有的曲目有《七星燈》、《擊鼓罵曹》、《建文帝出傢》、《紅梅閣》、《羅成叫關》、《懷德別女》等16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白鳳鳴積極參加抗美援朝等政治活動。196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在幫助業餘曲藝愛好者和培養青年曲藝工作者方面做瞭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