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曲種。又稱撒拉曲。流行於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以句首撒拉語“巴西古溜溜”(意為頭是圓圓的)得名。巴西古溜溜是撒拉族比較古老的一種口頭文學與民間音樂相結合的說唱藝術。據說清代中葉已流行於下四工(“工”相當於鄉,乾隆年間劃撒拉為八工,縣城以西為下四工,即今清水、東風公社)。巴西古溜溜由許多內容不同的短詩組成。句式為兩句一段,四句一首。詞句優美,比喻生動。演唱中,可以即興編詞,也可以加說白。內容多表現青年男女對愛情的追求與嚮往,以及對舊婚姻制度的不滿與反反抗。它的樂曲結構,基本上是上下兩個對稱樂句交替反復,曲調雖短,卻能展示豐富的音樂形象,表現撒拉族聰慧、豪放、樂觀、強悍的民族性格。它的表演方式古樸而獨具一格,一般由男方分節演唱,女方相間對白;也有男女對唱、合唱等形式;沒有樂器伴奏,有時女方彈撥紅銅口弦,隨歌助興。歷代反動統治階級都把這種民間說唱視為野曲邪調,多方禁止,橫加摧殘,幾近滅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巴西古溜溜得到恢復和發展,對它的曲目進行瞭搜集、整理。新編曲目《新循化》,曾在1964年全國少數民族業餘藝術觀摩演出大會上演出,並已修改為巴西古溜溜的保留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