É.左拉

  法國作傢。1840年4月12日生於巴黎。父親是義大利人,母親是希臘人。7歲喪父,19歲開始獨立謀生。1862年進阿舍特書局當打包工人。從此開始文學生涯。

  從長篇小說《黛萊絲·拉甘》((1867)開始,左拉就力圖在小說創作中貫徹自己的自然主義文學主張。為研究“第二帝國時代一個傢族的自然史和社會史”,他又用25年時間寫瞭包括20部長篇小說的巨型系列小說《魯貢馬卡傢族》。繼而,左拉又寫瞭長篇小說三部曲《三城市》以及四部曲《四福音書》的前3部。1902年9月死於巴黎。

  左拉在戲劇理論和戲劇創作實踐方面都多有貢獻。

  他最完整的戲劇理論著作,是1881年出版的《戲劇中的自然主義》。這部長篇專著分“理論”和“范例”兩大部分,對服裝、道具、佈景、演員和悲劇、正劇、啞劇、輕歌劇等作瞭分門別類的論述。全書第一章題為《自然主義》,集中地闡明瞭左拉對於戲劇藝術的自然主義的基本立場和觀點。他指出半個世紀以來的浪漫主義戲劇已經過時,應該由革新的戲劇取而代之,就像它當年取代古典主義悲劇一樣。左拉宣稱“隻有自然主義適應我們今天的社會形態”。他的自然主義戲劇觀,可以歸納為這樣幾點:①“選擇現代的背景”,全面展現時代生活;②選擇習見的、平凡的題材和人物;③重在表現精心研究過的人物性格,進行“對人物心理與生理的獨一無二的研究”,如實地展開情節,並掀起人物的情欲與感情。這是左拉的自然主義美學綱領在戲劇藝術上的具體運用。

《小酒店》劇照

  左拉充當瞭自然主義戲劇理論上的開路人,也在自然主義戲劇的創作實踐上做出瞭長期的努力。19世紀60~70年代,他獨立完成瞭好幾部劇作,大部分是根據他的小說改編而成的,主要的有《瑪德萊娜》(1865)、《醜女》(1865)、《馬賽的秘密》(1867)、《黛萊絲·拉甘》(1873)、《拉佈丹傢的繼承人》(1874)、《玫瑰花蕾》(1879)等。1885~1888年間,他與輕歌劇作者威廉·佈斯納克合作,把自己的《魯貢馬卡傢族》中的《小酒店》、《娜娜》、《傢常事》、《巴黎之腹》、《萌芽》等主要作品搬上瞭戲劇舞臺。後來,他又與音樂傢阿爾弗雷德·佈呂諾合作,寫成劇本《夢》(1890)、《磨坊之役》(1893)、《麥西多爾》(1897)、《暴風雨》(1901)等。這些劇作都取材於現實生活。通過這些劇作,各種各樣的社會底層人物登上瞭戲劇舞臺,資本主義社會的勞資矛盾和鬥爭、無產階級的非人的生活和勞動條件、庸俗的小資產者的市井生活、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悲慘景況一一展示於戲劇舞臺。雖然存在著追求生理學結論、刻意模仿瑣細的“生活真實”等弊端,但左拉的戲劇嘗試向現實主義戲劇趨近瞭一步。

  左拉的戲劇理論和創作,在當時的法國掀起一股自然主義戲劇的熱潮,對19世紀80~90年代以G.豪普特曼為代表的德國自然主義戲劇發展起瞭直接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