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翻譯傢。浙江嘉興人。1912年2月2日出生於一沒落小商人傢庭。幼失父母,生活貧苦而能力學。1929年入杭州之江大學,主修中國文學,選修英語。具有很高的文學素養、英語水準和翻譯能力。1933年秋到上海世界書局任英文編輯,有感於當時中國沒有一個完整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譯本,決意用業餘時間翻譯一部明白曉暢、忠實原文意趣的散文體莎劇全集。但他這一工作在舊社會惡劣條件下,備受挫折。1937年“八·一三”事變,他已譯出的喜劇9種和多年苦心搜集的資料全部毀於炮火。19939年上半年,他在《中美日報》編寫短評,宣傳抗日,莎劇翻譯不得不暫時停頓。1941年日寇占領上海租界,他再度失業,在經濟狀況極端困難下,重譯毀於炮火的喜劇。1943年回到嘉興老傢後閉門不出,全力翻譯莎劇。到1944年上半年,他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以驚人的毅力,譯出W.莎士比亞全部劇作37部中的喜劇13部、悲劇10部、傳奇劇4部和歷史劇4部共31部,唯有歷史劇中《理查三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中下)和《亨利八世》6部尚缺。大功垂成,而他的病情已發展為結核性肋膜炎及肺結核、腸結核的並發癥,終於1944年12月26日長辭人世,年僅32歲。

  朱生豪所譯31種莎劇,世界書局於1947~1948年出版瞭《莎士比亞戲劇全集》1~3輯,1954年作傢出版社又出版瞭《莎士比亞戲劇集》1~12卷。197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對朱譯本作瞭校訂,補充瞭所缺的6部歷史劇和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及雜詩,出版瞭《莎士比亞全集》1~11卷。朱生豪作為中國翻譯莎士比亞戲劇的先行者和主要翻譯者,對推動我國的莎劇演出、研究和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瞭巨大貢獻。

  朱譯莎劇除忠實原作之外,最大特點是由於譯者對中國古典文學有較高修養,文字表達能力強,在翻譯中善於以典雅的、富於中國氣派並符合民族欣賞習慣的適當語句,恰當地表達原作的精神,使譯文流暢、生動,有很強的感染力,給人以美的享受。但是,由於譯者受當時種種條件限制,譯本中也存在不少誤譯、漏譯、刪節的缺點。對此,新版的《莎士比亞全集》大都作瞭修訂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