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女詩人。生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古爾本附近的叢林地帶,與農村勞動人民和土著居民有許多接觸。19世紀90年代,澳大利亞工人運動高漲,她四處奔走為罷工工人籌集救濟金,成為澳大利亞工會最初的婦女會員,並當選為工會執行委員。1895年曾追隨過空想社會主義者威廉·萊恩去巴拉圭建立烏托邦式的“新澳大利亞”。後在阿根廷擔任小學教師5年,1902年回澳大利亞。1907年以後為《澳大利亞工人報》主編婦女專欄達24年之久,後成為著名的改革運動者。她很早就從事詩歌創作,,曾在《公報》雜志上發表過不少詩作,先後出版瞭《結婚及其他》(1910)、《熱情的心》(1918)、《傾斜的大車》(1925)、《野天鵝》(1930)、《蕓香樹》(1931)、《戰場》(1939)、《被剝奪瞭繼承權的人》(1941)等詩集以及兒童讀物、回憶錄。她的作品題材廣泛,涉及歷史事件和人物,也描寫自然景色。她以詩歌為武器,抨擊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對勞動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她還首先在詩歌中描寫土著居民,並使用一些土著人的語匯。她的詩歌洋溢著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精神,散發著澳大利亞叢林的芬芳和泥土氣息。1937年,她因文學上的貢獻而獲得爵位。紐卡斯爾、悉尼和墨爾本等處的工會五一委員會曾經設置名為“瑪麗·吉爾摩獎金”的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