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基施

  捷克德語作傢。1885年4月29日生於奧匈帝國統治下的佈拉格一個商人傢庭。1902年進入工科大學學習採礦,1905至1914年先後在《佈拉格日報》、《波希米亞》報和《柏林日報》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被征入伍,曾曾參加1918年維也納一月罷工,後在地下士兵委員會工作,成為維也納赤衛隊領導人之一。戰後繼續從事新聞工作,參加革命活動。1919年加入奧地利共產黨。1921年遷居柏林。1930年出席在烏克蘭哈爾科夫召開的國際革命作傢會議。1933年2月27日國會縱火案的當夜,在柏林被法西斯分子逮捕,由於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抗議,才獲釋放。離開德國後,繼續從事新聞采訪與編輯工作,並加入1933年在巴黎成立的“德國作傢保護協會”。1934年去澳大利亞墨爾本參加反戰大會。1935年參加在巴黎召開的國際作傢保衛文化大會。西班牙內戰時期,參加瞭國際縱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墨西哥參加反法西斯報紙《自由德國》的工作。1946年回到佈拉格,1948年3月31日逝世。

  基施的報告文學集《佈拉格街頭拾零》(1908)和《在佈拉格的冒險》(1919)揭露瞭佈拉格黑暗的社會,描述瞭貧困、犯罪、賣淫等現象,控訴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參加革命的工人運動後,他的作品反映群眾的革命鬥爭,揭露資本主義社會,對勞動群眾和被壓迫人民寄予深厚的同情。他描寫瞭“先進的歐洲,落後的亞洲”;描寫瞭蘇聯和美國,也描繪瞭捷克和中國;他描寫瞭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前線的狼狽情景,也描繪瞭西班牙內戰時期國際縱隊戰士的國際主義精神。他的《憤怒的新聞記者》(1925)收入1924年寫的一部分報告文學作品,這本書名很快成瞭作者的外號。這本集子體現瞭他的兩個顯著特點:一是他的作品都是根據第一手材料寫成。他曾經調查瞭一座小城市的社會狀況,曾同流浪漢一起過夜,作瞭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二是熱情為勞苦大眾奔走呼號,以大量材料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對立。

  《天堂美國》(1930)描寫瞭五光十色的美國社會。《神秘的中國》(1933)向歐美讀者介紹瞭中國,其中《殺頭》、《“黃包車!”“黃包車!”》、《紗廠童工》等暴露瞭苦難的舊中國。《南京和紅軍》描寫十九路軍從抗日前線撤下,路過南京去進攻蘇區的情景,預言紅軍必將取得勝利。抗戰期間,《神秘的中國》由周立波由英文轉譯成中文。《廣場奇聞》(1942)是自傳性報告文學集。基施認為報告文學應建立在事實可信、生動活潑的寫真實的基礎上,這裡不排斥“但丁式的好奇心”,但必須有事實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