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詩人、評論傢。生於新南威爾士州庫馬。父親是牧師。中學畢業後進入悉尼大學學習文科。1928年去英國牛津大學求學。曾任中學教師,後作為心理學傢在勞動及工業部任職。30年代中期又繼續從事教學工作,並開始發表詩作。1938年在悉尼師範學院教育系任講師。1945年在墨爾本大學英語系任教。1950年在坎培拉大學任英語教授。60年代初期轉入澳大利亞國立大學。1967年退休,但在文藝界仍有一定的影響。他的詩集有《漫遊島》(1955)、《詩集》(1960)、《詩集::1930~1965》(1966)、《新詩:1965~1969》(1969)等8種。文學評論著作有《澳大利亞文學:1950~1962》(1963)、《山洞與春天:詩論》(1965)、《亨利·肯德爾:與過去的對話》(1971)等多部。他在詩歌創作方面堅持古典主義,提倡傳統的格律,對於現代派有所非議。他的詩作題材廣泛,有不少詩取材於希臘羅馬的神話傳說、聖經故事等。也有一部分諷刺詩。他是澳大利亞有影響的詩人,評論文章和專著在文學研究方面也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