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代畫傢。字彥敬,號房山,大都(今北京)房山人。祖籍西域,後占籍大同(今山西省大同市),祖父高樂道,回族,後與漢族通婚。父親高亨奉母居燕,因不願出仕而歸老傢房山,對經學頗有研究。高克恭青少年時接受漢文化教育,領悟弘深。至元十二年(1276)進入仕途,充當小吏,後逐步升遷至刑部主事和大名路總管,累官至大中大夫。他曾多次任職江南,遍遊山川,同當地文人、畫傢交往甚密,其繪畫也受到一定影響。善畫山水、墨竹。山水初學米芾父子,後學董源、巨然、李成,合諸傢之長,自自成一格,被推崇為“當代第一”。墨竹學王庭筠,並吸取趙孟瘑、李衎等人之長。嘗稱:“子昂(趙孟瘑)畫竹神而不似,仰賓(李衎)畫竹似而不神,其神而似者,吾之兩此君者也”。作品元氣淋漓,天真爛漫,與趙孟瘑有“南趙北高”之稱。畫藝得到趙孟瘑、李衎、柳貫、鄧文原等人的贊許。主要傳世作品有《雲橫秀嶺圖》、《春山晴靄圖》(均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墨竹坡石圖》、《春雲曉靄圖》(均藏故宮博物院)等。《雲橫秀嶺圖》,絹本,設色,畫雲山煙樹、溪橋亭屋,用筆凝重蒼渾,墨色淋漓酣暢,是他合參董源、米芾畫法的典型之作,也反映瞭他晚年山水畫面貌。(見彩圖)。《墨竹坡石圖》紙本,水墨,畫濃淡雨竹兩竿,表現竹子在煙雨迷蒙中婷婷玉立的瀟灑姿態;筆法凝練,墨氣清潤,是高克恭墨竹代表作。

《雲橫秀嶺圖》(元) 高克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