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裡蘭卡以僧伽羅文創作的文學。西元前3世紀中期,佛教自印度傳入,對僧伽羅文學的發展影響很大。它的文學史可分為以下幾個時期,一般以它的京城或首都命名。

  阿努拉特普拉時期(西元前5世紀~西元1017年) 最早的僧伽羅文著作是佛經註疏、舍利史話和戒律解說之類,文學著作隻有一部《國語格律》。這是國王舍那一世(826~846)模仿印度檀丁的《詩鏡鏡》寫的一部詩律。在詩歌創作方面,公元8至10世紀時,遊人曾於西格利亞故宮回廊的石壁之上題詩,創作瞭著名的“西格利亞詩”。經考古學傢搜集、整理,共得685首,於1956年整理出版。

  波隆納魯伐時期(1056~1215) 國王維迦耶巴忽一世擊退瞭朱羅侵略者,收復瞭古城阿努拉特普拉,使斯裡蘭卡島出現瞭國泰民安的局面。他註重發展文學藝術,這一時期是僧伽羅文學史上的黃金時代。詩文以無韻對句為主,深受印度鳩摩羅陀娑的《悉多被劫》和迦梨陀娑的《羅怙世系》的影響,作品有《牟伐德佛本生故事》和《舍沙本生故事》。這個時期出現瞭一位傑出的語言大師和作傢古魯盧高彌(意為神鳥居士),他的代表作是散文《法燈》和《聖水浩蕩》。前者闡明佛法,語言深奧,雜有許多梵文詞匯;後者頌揚佛德,文字淺顯。這時有著名的“三皈散文”,即:《皈佛》,作者是維達瓦克拉瓦爾迪;《皈法》和《皈僧》,據說也出於同一作者之手。“三皈”全面頌揚瞭佛祖的高德,語言生動,比喻貼切。此外,還有《塔史》等散文作品。

  檀巴德尼耶和古魯奈格拉時期(1236~1344) 維迦耶巴忽三世和他的繼承人波羅迦羅摩巴忽二世驅逐泰米爾侵略者,統一瞭全島,舉國安定,湧現出瞭許多有才華的作傢和優秀的文學作品。塔爾摩塞納長老的《妙法寶脈論》是著名的散文作品,取材於《法句經釋論》中的故事,語言幽默,比喻生動,切合當時社會狀況,成為人們立身處世的指南。佈德拉長老的《供養史》記述瞭佛陀受尊崇和供養的故事及斯裡蘭卡王室的宗教活動。《五百五十個本生故事》是波羅迦羅摩巴忽四世時的作品,根據巴利文《佛本生故事》及其註疏編寫而成,論述行為的準則和道德標準,為廣大佛教徒所推崇,它的故事情節和表現手法為後世不少作傢所仿效。波羅迦羅摩巴忽二世的《皇冠寶石詩》記述矩奢本生故事,由770 個無韻對句組成,語言華麗。

  甘波勒、科特、西達瓦格時期(1344~1593) 以上幾個文學時期可以總稱為“無韻對句詩”時期。而在科特王朝時期則流行“禽使詩”,這是一種四行詩,源於印度迦梨陀娑的《雲使》。14、15世紀,出現瞭大量“禽使詩”,詩的內容大多是為王室求福祈禱。波羅迦羅摩巴忽六世是科特王朝的開創者,他的手下有大批文學傢和詩人,如斯裡·拉胡拉、維達迦摩和維達維等。斯裡·拉胡拉著有《燕雀使》、《神鴿使》,“大詩”《優異詩篇》等。維達迦摩著有《天鵝使》、《佛德莊嚴集》、《世事嘉言詩篇》等。維達維著有《古地拉本生經》。

  16世紀初葉,葡萄牙、荷蘭、英國相繼入侵,僧伽羅文學逐漸衰落,此後兩百多年,沒有出現重要作品。

  康提、科倫坡時期(1793~1948) 1815年英國占領全島之後,僧伽羅作傢深受西方文學的影響,紛紛創作小說,反映現實生活。塞伊門·德·西爾瓦(1876~1920)的《米娜》(1905)是第一部僧伽羅語小說。它描寫純潔的愛情,抨擊將婦女當作玩物的社會現象。20世紀初期有一批文人全盤抵制西方文化,比亞達薩·西利塞納(1875~1946)即是其中的代表。他的小說《幸福的婚姻》(1907)寫一個佛教徒博得一個異教姑娘的愛情的故事,激烈反對天主教的傳播,具有一定的反對殖民主義的作用。阿·西爾瓦(1892~1957)的長篇小說以情節曲折有趣見長,《山林的月亮》是他的成功的作品。馬丁·魏克拉瑪辛訶(1891~1976)的小說《鄉村的變遷》(1944)和《禁欲》(1956)比較著名,他繼承瞭民族傳統,又借鑒外國的作品,著重反映斯裡蘭卡社會在西方文化沖擊下所發生的深刻變化,他的創作開辟瞭一條現實主義道路。

  這一時期的詩歌以四行詩和自由詩為主,大多為敘事、抒情和朝聖而作。詩人斯裡·蘇普蒂長老於1867年發表瞭《供獻頌》,他的成功的詩篇是《罪惡觀之毀滅》(1899)。藏族詩人艾斯·馬亨德長老有反帝愛國詩人之稱,他寫瞭《自由真言》(1937)、《自由頌》和《蘭卡母親》。姆尼達薩·古瑪拉冬格的《憶父》和阿南德·拉加卡魯那的《花朵》是兩篇傑出的抒情詩。格亞思的《潔白》(1943)是優秀的敘事詩。

  僧伽羅語劇作深受印度泰米爾文學的影響,它逐步擺脫佛教教義的宣傳,轉而反映現實生活。比利佈·新左(1770~1840)有僧伽羅語劇作之父之稱。他根據民間傳說,創作瞭《阿哈累波拉戲》。劇作傢左·德·西爾瓦從現實生活取材,創作瞭《僧伽羅之衰亡》(1902)。近30年來,艾蒂利威爾·沙拉特江德拉創作瞭《瑪尼梅》和《僧訶巴忽》等優秀劇作。

  

參考書目

 森納斯格爾:《僧伽羅文學史》,斯裡蘭卡。

 魏克拉瑪辛訶:《現代僧伽羅文學》。

 艾蒂利威爾·沙拉特江德拉:《僧伽羅小說和文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