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詩人、小說傢。出生在那不勒斯的貴族傢庭,在鄉間度過童年。1475年回到那不勒斯,受人文主義教育。古典文化修養很深,成為那不勒斯學院院士,在國王費德裡科宮廷供職。1501年,法國、阿拉貢聯軍攻佔那不勒斯,他隨國王流亡法國。1504年國王死後才返回那不勒斯。他對西班牙人的暴虐統治深為不滿,隱居在費德裡科賜給他的別墅裏,和博學的、身世不幸的貴婦人卡珊多拉·馬爾凱澤為友,致力於學問和寫作,最後死在那裏。

桑納紮羅手跡

  桑納紮羅的拉丁文作品有《漁歌》、《哀歌》和根據《路加福音》敘述耶穌誕生的詩《處女分娩》;意大利文作品有抒情詩集《歌集》和田園小說《阿卡迪亞》。

  《阿卡迪亞》是桑納紮羅的代表作,由12篇散文和12首牧歌組成,除瞭最後一部分,都是1480至1485年間寫成,全書於1504年出版。書中敘述主人公辛切洛為避開愛情的煩惱,離開那不勒斯,來到古代田園詩人所盛贊的樂土阿卡迪亞,結果並未解脫煩惱,反而更加懷戀所愛的少女。最後,在一位仙女引導下,順著一條地道返回故鄉,驚悉所愛的少女已死。全書在悲愴地向牧笛告別中結束。書中的人物故事多影射真人真事,辛切洛就是作者在那不勒斯學院時的別名,他所愛的少女就是作者所愛的少女卡爾莫西娜·博尼法奇奧。這部小說深受忒奧克裡托斯和維吉爾的田園詩的影響,成功地描繪出一系列富有詩意的田園生活的畫面,反映瞭作者對那不勒斯鄉間的自然風景的熱愛,以及渴望在理想的牧歌式生活中逃避現實的傾向。這部作品對於歐洲田園詩和田園小說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16、17世紀不僅在意大利,而且在西班牙、葡萄牙和英、法等國都有不少的模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