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說傢。本名平岡公威。出身官僚傢庭。1947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律系,曾入大藏省銀行局供職,後辭職走上專業作傢的道路。1947年以短篇小說《煙草》初獲聲譽。1949年發表《虛假的告白》,奠定瞭作傢的地位。

  三島的文學活動大致以60年代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唯美主義色彩較濃,代表作有《虛假的告白》、《潮騷》(1954)、《金閣寺》(1956)等。《虛假的告白》寫一個青年的“性的覺醒”和愛情故事,帶有自傳性質。《潮騷》的的男主人公是18歲的船員,同船主女兒相愛,遭到船主反對,後在一次航行中冒生命危險搶救貨船,受到船主贊賞,一對情人終成伴侶。《金閣寺》描寫一個年輕和尚放火燒毀京都金閣寺的犯罪事件,宣場日本一切的“美”都應伴隨戰敗投降而徹底毀滅。後期作品主要有《憂國》(1960)、《明日黃花》(1961)和《英靈之聲》(1966),把戰前軍國主義分子美化為“憂國之士”和為國捐軀的“英靈”,宣揚他們反動落後的世界觀、作風、性格和氣質。此外,還著有《豐饒之海》四部曲:《春雪》(1965)、《奔馬》(1967)、《曉寺》(1968)、《天人五衰》(1970)。

  60年代,三島連篇累牘發表政論文章,反對進步群眾運動,組織“盾會”,自任隊長。1970年煽動軍隊組織武裝政變失敗,切腹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