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桑德堡

  美國詩人、傳記作傢。出生於伊利諾斯州的格爾斯堡一個瑞典移民傢庭。父親務農,做過鐵匠。桑德堡在本地公立學校讀書4年後進入瑞典路德會的暑期學校。13歲開始謀生,趕過車,並在理髮店當門房等。1898年美國和西班牙發生戰爭時時,他在波多黎各服役,任《格爾斯堡晚報》戰地通訊員。同年9月進入隆巴德學院免費就學。1902年離校。1904年出版瞭第一本詩集《在輕率的歡樂中》,沒有引起社會上的重視。離開學校後,他到過許多地方,從事多種職業,得以廣泛接觸社會和民間歌謠。1907年他任《明日雜志》助理編輯,作過關於惠特曼、伯納·蕭的演講。隨後,他參加過社會民主黨的活動,並任米爾沃基社會黨人市長的秘書。

  1914年桑德堡的《芝加哥》和其他8首詩在《詩刊》上發表,引起很大反響,毀譽參半。有的人認為他的詩粗俗野蠻,有的則認為這些詩給美國詩壇吹進瞭清新的詩風。1916年出版的《芝加哥詩集》奠定瞭他在詩壇的地位。此後相繼出版詩集《剝玉米的人》(1918)、《煙與鋼》(1920)、《太陽燒灼的西方石板》(1922)、《早安,美國》(1928),長詩《人民,是的》(1936)和《詩集》(1951)。他與韋徹爾·林賽、埃德加·李·馬斯特斯等形成芝加哥詩派,成為美國詩歌民主傳統的繼承者。

  桑德堡的詩繼承並發展瞭惠特曼的長句自由詩的形式,也吸取瞭19世紀末法國後期象征主義詩人短句的表現手法,還從美國民歌中得到啟發。他的詩大部分是長短句結合,沒有明確固定的節奏形式,節奏一般貫穿在經過錘煉的口語中,不用韻,每一節段無固定行數,由詩情形成自然段落。他還吸收瞭民間的歌謠、農民的俗諺和工人的俚語,語言樸素而幽默,長詩《人民,是的》中表現得最為顯著。

  桑德堡的詩歌在題材上也繼承瞭惠特曼的傳統,並有新的開拓。他的詩表現瞭美國城鄉的各種人物和場景,不但贊美田園風光,而且贊美現代工業的威力。《人民,是的》一詩贊美瞭從城市到農村的廣闊地平線上人民的創造性勞動與智慧。桑德堡從自己的生活感受中體會到普通人民是創造現代文明的力量,但是,他不能科學地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關系與矛盾。所以,他筆下的“人民”往往又是抽象的概念,停留在對工業社會的現象描寫上,而未能更深入本質。此外,桑德堡還撰寫過《林肯傳》(共6卷,1926~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