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傢。年輕時他父親要他進神學院,準備作教士,他拒不服從,遠走瑞士,於拿破崙督政府時期回國。瑟南古深受18世紀哲學傢特別是盧梭的影響,1799年發表的《關於人類原始本性的遐想》,根據盧梭的觀點,指出人類已走上墮落的歧途,工業發展給自然帶來破壞,流露出悲觀主義思想。1816年發表批駁夏多佈裡昂的《評<基督教真諦>》,堅持反對宗教的觀點。瑟南古的代表作是小說《奧貝曼》(1804),作品主人公奧貝曼是一個性情孤僻的人物,他在手記、書信中傾訴自己內心的空虛、生活活的孤獨和精神的痛苦。作品通過對大自然的靜觀和對於文學、歷史、哲學的思考,說明人是渺小無能的,隻能自我消滅,與自然歸於一體,表現瞭19世紀初葉浪漫主義文學中的“世紀病”和悲觀厭世思想。奧貝曼與夏多佈裡昂創造的勒內、貢斯當塑造的阿道爾夫屬於同一類型人物,對於以後浪漫主義文學很有影響。1833年發表的小說《伊薩貝爾》,較《奧貝曼》大為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