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詩人、小說傢。色楞格省人,出身於牧民傢庭。5 歲喪父,14歲喪母。蒙古革命勝利後,進師範學校學習。後被派到蘇聯留學,畢業於高爾基文學院。回國後除一度在保安部門工作外,長期擔任蒙古作傢協會領導職務。30年代開始寫詩,40年代以後是創作最旺盛時期。作品多取材於現實生活。在表現手法上,喜作新探索。《和平鴿》、《一個老遊擊隊員的話》、《給史達林》、《騎著自己的馬去參軍》、《答日本武士》、《突擊工人》,都是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真理集》和《早晨的太陽》等詩集。所所作歌劇《真理》的歌詞曾獲得好評。著名的中篇小說《阿尤喜》中的主人公是個真實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在對日作戰中犧牲,小說描寫瞭他的戰鬥事跡。這篇作品和《和平鴿》、《一個老遊擊隊員的話》等詩曾獲喬巴山獎金。

  1953年僧格隨蒙古人民共和國藝術團來中國訪問。他的小說《阿尤喜》和詩集《深厚的感情》已有中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