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學傢。字伯修。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少時從安熙學習,後又以吳澄、虞集等為師。延祐四年(1317)國子學生公試,名列第一,授大都路薊州判官,後歷任翰林國史院典籍官、湖廣行省參知政事、陝西行臺侍禦史、集賢侍講學士兼國子祭酒、江浙行省參知政事、大都路總管等職。他作地方官時,斷事決獄,頗稱能吏。至正十二年(1352)淮右鹽民起義,延及江浙,蘇天爵被起用為江浙行省參知政事,總兵饒、信,以老病死於軍中。

  蘇天爵的散文多為碑、碣碣、墓志等應用文字,他的《呂文穆公神道碑銘》歌頌皇帝英明,表現瞭他的儒傢思想;《李遵道墓志銘》、《張文季墓碣銘》寫二人生平未做官,隻是遊山玩水,徜徉於疏篁老木之中、斷渚崩岸之下,或者明窗凈幾,展玩書畫。寫得頗有情致,有傳記文學的感染力。

  蘇天爵有些敘事文,寫得比較出色。《七聘堂記》寫一人回傢養親,朝廷七次征聘,他都不肯出來做官。後來要他去災區任職,他一請就出,到任後放幣發粟,救濟災民,十分勤勞。《新樂縣壁裡書院記》敘述趙氏兄弟隻有中人之產,卻出資辦學,使許多人都受到好處。還有《跋胡編修上京紀行詩後》、《題訪山亭會飲唱和詩》等文,所記事實,發人深省,而且筆鋒常帶感情,寫得比較精彩。新安趙汸稱贊蘇天爵的文章“明潔而粹溫,謹嚴而敷暢”。

  蘇天爵的詩,今存古詩6首,律詩1首。內容或對達官貴人歌功頌德,或者是贈別、祝壽,文字平淡無奇。他編的《國朝文類》(見《元文類》)收瞭元詩8卷,其中倒有不少佳作。

  蘇天爵的著作,有詩稿7卷,今佚。另著《春風亭筆記》2卷,撰《國朝名臣事略》15卷。《滋溪文稿》30卷,乃永嘉高明和臨川葛元哲所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