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學傢。字伯韓,一說字濂甫,號伯韓。廣西臨桂(今桂林市)人。出身於下層官僚傢庭。道光十一年(1831)中舉,十五年成進士,由編修遷禦史。時正當鴉片戰爭失敗之後,感於國勢衰頹,數上疏論天下大計,切直敢言,與陳慶鏞、蘇延魁被譽為“諫垣三直”。後以言不見用,去官歸裏。太平天國起義爆發,以組辦團練助守廣西省城之功拔擢道員。咸豐十一年(1861)總理杭州團練局,太平軍攻陷杭州,自殺。

  朱琦關心時局和社會危機,他的詩論和詩作都表表現出現實主義精神。作品中如《河決行》、《漯安河》、《秋感》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統治階級腐朽;《感事》、《王剛節公傢傳書後》、《狼兵收寧波失利書憤》、《朱副將戰歿他鎮兵遂潰詩以哀之》、《關將軍挽歌》等,慷慨記述鴉片戰爭重大史事,謳歌抗敵殉難將士,充滿愛國激情。林昌彝說這些詩“表揚忠節,感泣鬼神”(《射鷹樓詩話》卷一)。《紀聞八首》和《癸卯九月集萬柳堂宴姚石甫席間話臺灣事慨然有作》,還突出頌揚瞭姚瑩英勇守臺的事跡。朱琦學詩早年仰慕白居易,後又學習杜甫,旁及韓愈及北宋諸大傢,重在得其神理而不襲其面目。他的詩以敘事見長,長篇巨制,縱橫奇宕,於峭勁的鋪敘中寓奔放之勢。

朱琦墨跡

  古文方面,朱琦與呂潢、龍啟瑞、王錫振、彭昱堯合稱“嶺西五大傢”。他早年受呂潢影響,而呂則師承桐城派大師姚鼐的弟子吳德旋。道光十九年(1839),朱至京師,又從“姚門四弟子”之一梅曾亮遊,所以文承桐城之脈。但他更看重文章的現實內容。他的文章如《辯學》之指斥士風趨利,《名實說》之抨擊大臣庸懦顢頇,都是有的放矢。抒情小品如《北堂侍膳圖記》等,也都有真情實感。倭仁說他“學昌黎韓子之文而不襲其貌”(《怡志堂文集跋》),譚獻說他“兼方、姚之長而擴其所未至”(《怡志堂文集序》),都是指他不為師門傢法所拘,有所展拓。

  詩文集有《怡志堂詩文初編》,詩8卷,文6卷,咸豐刻本。其詩稿曾名《來鶴山房詩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