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高大單層建築。早期帝王的宮殿,既可稱為堂,又可稱為殿。南北朝後,逐漸把殿與堂區別開來,殿的社會等級和規模都高於堂,如南北朝宮殿中的主殿稱為殿,配殿稱為東堂、西堂。唐代以後,在宮殿中的稱為殿,在衙署中的稱為堂。宋《營造法式》對殿與堂的不同等第作瞭一系列規定,並為以後各代所沿用。

>山西大同華嚴寺大殿

  從功能上看,稱為殿者有帝王的宮殿,祭祀用的祭殿,供奉神、佛的神殿、佛殿;稱為堂者有府衙、縣衙的大堂,傢族祭祖的祠堂,園林中的廳堂,大型住宅中的正房堂屋。在同一組建築群中,往往是殿、堂並存,如一所寺院既有大雄寶殿、伽藍殿、觀音殿等稱為殿的建築,又有講堂、客堂、禪堂等稱為堂的建築。殿是寺院的主體建築,堂則處於輔助的地位。

  殿、堂的建築藝術處理取決於其所在建築群的性質,如皇宮中的大殿等級最高,裝修最為華麗,經常使用當代最高級的建築材料和裝飾手段如琉璃瓦、彩畫、貼金之類,氣氛隆重莊嚴。宗教建築中的大殿則略遜一籌,較少使用琉璃,體量一般也要小一些。在衙署和寺院中的堂,與殿的藝術風格接近,隻是較為簡樸。祠堂、園林、住宅中的堂,建築風格傾向輕巧,裝修精致,雕刻細膩。另外,殿堂的體量也常取決於它所處的院落空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