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作傢。字少隱,自號竹坡居士。宣城(今屬安徽)人。南宋初居陵陽山中,傢貧而苦學不懈。大約在50歲以後,紹興年間中進士,曆官右司員外郎、樞密院編修,出知興國軍(治所在今湖北陽新縣),後退居廬山。他曾獻詩秦檜,頗為後人所譏。

  周紫芝生於元豐年間,曾受蘇門詩人張耒、李廌等人的教益,所以其詩風與江西詩派大不相同。其古詩頗多反映現實之作,如《輸粟行》寫農民為養活官兵輸盡膏血,而士兵不能抗敵,反而專事殘害百姓;《雙鵲行》、《秣陵行行》等反映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菖莆山子歌》譴責花石之役,都比較深刻。另有一首《五禽言》擬聲言情,狀農傢貧困生活,深得民歌風味。近體詩也寫得清新流麗,無江西詩派枯澀生硬之弊,如《題湖上壁》:“寒食風埃滿客巾,西湖煙雨送愁頻。日高未起鳥呼夢,春晚不歸花笑人”,別有思致。周紫芝詞作今存150餘首。其詞早學晏幾道,後受李之儀影響,終能刊除穠麗,自成一格。其中〔鷓鴣天〕“一點殘祒欲盡時”、〔踏莎行〕“情似遊絲”,最能代表他的風格,被多種選本采用。

  周紫芝有《竹坡詩話》1卷,談詩側重格律字句,未脫當時風習,但考證本事,品評詩作,多有可取之處。詩話中評論之語,也時有草率之處,屢受後人指摘。

  所著《太倉稊米集》70卷,多為鈔本,有《四庫全書》本。《竹坡詞》3卷,有汲古閣刊本。《竹坡詩話》1卷,有《歷代詩話》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