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小說傢。原名周祖式,筆名除周而複外,還有吳疑、荀寰。原籍安徽省旌德縣。1914年1月3日生於南京,2004年1月8日逝於北京。中學時代發表過雜文和小詩,大學期間開始寫作小說,並參加《文學叢報》和《小說傢》月刊的編輯工作。1938年赴延安,從事革命文藝工作。1944年到重慶,任《群眾》半月刊編輯。1946年初赴華北、東北、華中等地採訪,寫通訊報告,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內戰陰謀。同年去香港,主編《北方文叢》,翻印出版瞭解放區的文學作品,編輯《小說》月刊。同時時從事小說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在統一戰線、文化和對外文化交流部門做過領導工作。

  周而復創作有小說、散文、詩歌、劇本等,問世之作是詩集《夜行集》,主要成就是小說創作。他是較早反映晉察冀邊區軍民抗日鬥爭的作傢。他的《白求恩大夫》、《燕宿崖》、《西流水的孩子們》等作品,在讀者中產生過較大影響。1958年和1962年先後出版瞭長篇小說《上海的早晨》第1、2部,1980年出齊全書,共4部。小說形象地反映瞭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過程,揭示瞭一個比較特殊的生活領域。以資產階級為主要描寫對象,刻畫瞭眾多的、各具特色的資本傢形象,展示瞭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在社會主義改造中的精神面貌和變化。作品篇幅長,場面大,安排敘述得當,情節發展有條不紊,表現瞭作者嚴謹的藝術構思。此外,周而復還有短篇小說集《第十三粒子彈》(1945)、《春荒》(1946)、《高原短曲》(1947)、《山谷裡的春天》(1955)及長篇小說《殲滅》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