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陳文學傢。字子堅。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生卒年不詳。其高祖襲遷居南平(在今湖北荊州地區),其父親子春仕梁,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鏗幼年好學,能誦詩賦,長大後博涉史傳,尤善五言詩,為當時所重,仕梁官湘東王蕭繹法曹參軍;入陳為始興王陳伯茂府中錄事參軍,以文才為陳文帝所讚賞,累遷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約在陳文帝天嘉末年去世。

  陰鏗詩歌以寫景見長,尤善於描寫江上景色,展現瞭江陵洞庭、武昌一帶長江風物。他善於鍛煉字句,沈沈德潛《說詩晬語》評其詩“專求佳句,差強人意”,諸如“潮落猶如蓋,雲昏不作峰”(《晚出新亭》)、“山雲遙似帶,庭葉近成舟”(《閑居對雨》)、“夜江霧裡闊,新月迥中明”(《五洲夜發》)等,都是在修辭上、聲律上頗見用心的佳句。在雕琢字句的同時,他也講究謀篇,註意到通篇的完整,如《晚泊五洲》:“客行逢日暮,結纜晚洲中。戍樓因嵁險,村路入江窮。水隨雲度黑,山帶日歸紅。遙憐一柱觀,欲輕千裡風。”中間二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已經接近成熟的五言律詩。此外如《晚出新亭》、《遊巴陵空寺》、《秋閨怨》、《經豐城劍池》等篇,均可視為唐代律體的濫觴。陰鏗的藝術風格同何遜相似,後人並稱為“陰何”。杜甫詩雲“頗學陰何苦用心”,又雲“李侯(白)有佳句,往往似陰鏗”,足見他們對唐代詩歌產生瞭積極影響。原有文集3卷行世,今存《陰常侍集》1卷,有《六朝詩集》本,又名《陰常侍詩集》,1卷。有《二酉堂叢書》本、《叢書集成初編》本。